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3版
2023年青海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研究
利用好丰富的地质资源、文化资源以及缺乏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和符合本村实际的长远规划,还未实现惠农、兴农、富农的强村目标。
  (三)资金投入不足
  乡村振兴是一个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过程,不能光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不允许一家独大,要与周边的村社联动发展才有很好的出路,否则便自废武功、固步自封。阿河滩村自身不具备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文融合发展只能靠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规划有序的科学引领才得以实施,其中包括对甘都镇街区的穿衣戴帽等基础设施建设,沿黄河周边生态环境保护与两个社区、二十九个行政村的村落文化建设、公伯峡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甘都镇伊斯兰教文化、清真饮食文化与藏传佛教文化建设、甘都的人文历史建设和资源禀赋、农民生产生活及产业增收建设等都要通盘考虑,通过投资融资将阿河滩为首的村级旅游相互串联起来,做到资源互补共享,全方位推进,并且与毗邻的循化县形成县、乡、村级文旅产业链。然而,截止目前,资金筹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仍需要需要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
  (四)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优秀的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导致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严重。以阿河滩村为例,村中8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广州、山东青岛、上海等地谋生,大多数开拉面馆,有的在外地打零工或在省会西宁做点小生意,也有身在外地的阿河滩村致富能手,年收入都在五六十万至百万元以上,但都不愿意回乡创业。总之,除了特殊困难人群之外,普通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开拉面馆和劳务付出,并且在家庭收入的比例中占有很大的份额。除此之外,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医疗条件的不完善,很多年轻人为了下一代的发展,都想到城市去买房谋生,即使在老家盖了新房,一年四季也很少回家一趟,导致在老家只有老弱病残的留守老人和照看孩子的妇女。以上种种因素,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激活农村,规划产业布局,吸引人才,设法留住青年一代至关重要。
  (五)驻村干部职能发挥受限
  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推动发展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宣传党的政策、建强村级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高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的重要历史使命。上级派来的驻村干部大多数文化素质较高、作风正派,是原单位的骨干和精兵强将,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丰富经验。然而,在驻村期间却整天疲于填报、例会学习、整理村级材料、申报脱贫户监测户等种种劳神费力的工作中,成为大包大揽、名不副实的村委文秘工作者和资料管理员。很多驻村干部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非本职的琐事上,与中央的初心使命和预期差距较大。甚至在现实中难以发挥驻村干部的工作职能,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基层治理、提升村两委干部整体服务能力、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方面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反而费力又不讨好、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纵容村干部养成甩手掌柜的罪魁祸首。因此,要激发驻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技术优势,以驻村干部优势赋能更多的民族企业转型升级,使其做大做强,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才是关键。
  以上不足和短板不仅仅是阿河滩一个村的个性问题。阿河滩村作为化隆县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在资金投入、产业扶持、基建力度、整村规划等多个方面享受着一定的政策倾向,但其中所呈现的问题也是全省遇到的共性问题,可以说是青海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和典型案例。2023和2024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年,青海应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以更加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参考文献
  [1]谢海森、青海:《乡村振兴呈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载《中国改革报》,2023-11-20(003)。
  [2]郭靓:《青海持续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载《青海日报》,2023-11-24。
  [3]王臻:《青海从六个方面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新突破》,载《青海日报》,2023-11-16。
  [4]周伟亮、吴佳宝:《乡村振兴战略下青海农牧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研究——基于青海3个合作社的调查分析》,载《现代农业》,2023(04)。
  [5]王礼宁:《乡村振兴视角下青海东部农村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青海省L区脑山四村的调查》,载《青海社会科学》,2023(03)。
  [6]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报告》,载《青海党的生活》,2023(6)。
  作者简介
  才项多杰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人文历史、文献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