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8版
乡村振兴视域下杨凌示范区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研报告
年在田西村甘薯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由村集体绝对控股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全村2100余名村民以土地入股。采用“保底收益(流转费)+按股分红”的方式,农民的保底收入为1500元,拿出500元入股,由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统一对农民入股的500元进行支配,自负盈亏,但农民的保底收入1500元仍然不变,最大的亏损金额也就仅限农民入股的500元。把经营性资产以份额或股份形式折股量化到每一位成员身上,村民又将折算的股金入了股,实现了经营收益向资产收益的转变,更好地将农民和市场联系衔接联动。
  通过采取股权分红的方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全面激发农村内生发展动力,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促进农民农村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为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新途径,杨凌以“企业主导、集体参股、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基础上,变集体资源为入股资产、和城市资本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探索由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全资或控股成立生产经营公司,各种市场主体等通过参股、合作开发的方式进行股份合作的“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模式。
  以田西村为例,田西村利用农科城优势,探索“产教学研用”发展新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多家专业公司、机构合作、成立多家平台公司,特别是借助知识平台与校企合作,搭建起集规划设计、科研生产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平台。2019年底,田西村以村集体产业资源为“资本”,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生创业团队合作,联合出资100万元注册成立了杨凌梦里田西乡村建设有限公司。农民在产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学习,既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又能将自身知识学以致用技能入股,村集体再通过技术组织为其他农村农业提供技术服务,打造村集体经济的又一可循环增长点。与此同时,田西村依托传统红薯育苗业优势,由村集体经济出资成立了陕西田进农业有限公司,为村集体经济争取到商业信贷,走出了一条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破题”之路。
  “村集体+企业”的发展新模式在杨凌示范区已经全面推广,他们组建村级公司,依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旅游服务、乡村设计规划等近百个项目,项目范围走出省外走向全国,产值破亿元。
  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杨凌区的产业发展立足于本地的特色,呈现出高质量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其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显然动力不足。根据《杨陵区2023年促进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收工作实施方案》可知,2022年杨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61元,仅略高于关中地区。主要问题在于:
  第一,对于杨凌本地的农业生产者来说,有技术、有产业的技术能人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没有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就业范围较窄。
  第二,农民的财产性权益得不到保障。农民将土地次承包权进行流转给企业,每年获得的只有土地流转的微薄收益,企业运营所获得的收益与农民毫无关系,土地的财产效益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深入推进校企协同“五联一抓”乡村振兴工作,谋划实施一批农业生产、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等多形态产业项目,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效益,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全面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扩大群众就地就业增收途径。支持农民群众参与育种育苗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出租盘活利用新模式,将资产资源变成农民的实际收益。
  (二)稳定扩大就业
  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建成“零工市场”,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加速实现企业社保补贴“直补快办”,减压赋能,稳定市场主体保就业。实施带头人培育和大学生创业支持计划,年内发放创业贷款,扩大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三)做优特色现代农业
  按照“建示范、显特色、能推广”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国家品种测试评价陕西分中心、粮农集团旱作节水智慧示范园建设,建成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全面提升特色现代农业示范水平。
  (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首先,富有中国特色、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对繁荣市场、助推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杨凌示范区应当充分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应当立足于本村的具体实际,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大的产业借助公司,小的产业依借合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减少盲目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