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村党组织发动村民清理村道
生态环境治理,就是要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大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相结合,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培育具备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的新时代农民。
(一)增强村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大政方针和知识技能的传播力
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调动一切有利于农村生态发展积极因素,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传播平台宣传大政方针推广知识技能的能力,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首先,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完善村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及时为农民宣讲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有关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同时与高校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走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授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为农民在农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
其次,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第一,语言要通俗易懂,接地气,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二,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设计通俗易懂的故事、谚语、歌曲等形式,向农民传递绿色发展等相关理念。第三,要兼顾农
[ 6 ]民实际利益,破除将生态与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观念。让农民切实明白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就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的辩证转化和良性循环。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不断将生态红利的“蛋糕”做大,在绿色发展中不断享受到生态红利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理论充分结合实践激发农民生态治理主动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在农村生态治理过程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农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所面临的实际生态问题紧密结合,让农民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从小事做起。村容村貌是农民生活环境的最直观体现,与农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也往往是农民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村容村貌的治理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改善,不仅能使人们享受到环境整洁、生态优美带来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农民主动关注生态,自觉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积极性。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组织农民参与美化公共空间等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如进行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示范,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改善,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示范项目向农民展示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和效果,促使农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改善。也可设置相应奖惩机制与激励措施,对于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农户进行及时的激励和表彰,形成模范效应。
其次,是从干部抓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扎实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塑造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等走访农户,深入农村环保一线,利用口头、图文等形式向农民传达政策信息,了解农民的实际诉求,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三)结合依法治村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
通过与依法治村相结合,鼓励农民广泛参与生态法治实践,引导农民在生态环境治理当中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首先,在农村生态治理中,注重利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讲述生态法治故事,展示生态法治成就,以生动的方式强化村级生态法治宣传。
其次,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农民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条件,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机制,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鼓励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及时发现并勇于制止侵犯生态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再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法治建设,发挥农民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自我治理主动性,引导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过程,形成农民代表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建设村规民约并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7]使农民能够在环境问题上结合自身利益发表意见、表达诉求。
最后,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环保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培养,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法律监督与执法公正,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生态权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载《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王静静:《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路径选择》,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67-71页。
[3]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2):97-105页。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001)。
[5]郭文艳:《农民生态意识问题及其培育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9。
[6]张俊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农民知行合一的理路探析》,载《文教资料》,2022(23):90-95页。
[7]方亚丽:《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探析》,载《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04):22-24页。
作者简介
李永超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程 超 通讯作者,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环境治理,就是要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大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相结合,与依法治村相结合,培育具备政治素质、科学素质、法律素质的新时代农民。
(一)增强村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对大政方针和知识技能的传播力
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大局,调动一切有利于农村生态发展积极因素,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传播平台宣传大政方针推广知识技能的能力,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首先,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完善村级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通过定期组织农民集中学习、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及时为农民宣讲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有关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同时与高校或科研院所深度合作,邀请农业领域相关专家学者走进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授农业科学知识和技能,为农民在农村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答疑解惑。
其次,增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第一,语言要通俗易懂,接地气,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和思维方式。第二,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结合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设计通俗易懂的故事、谚语、歌曲等形式,向农民传递绿色发展等相关理念。第三,要兼顾农
[ 6 ]民实际利益,破除将生态与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观念。让农民切实明白生态环境治理目的,就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的辩证转化和良性循环。在生态文明的共建共享中不断将生态红利的“蛋糕”做大,在绿色发展中不断享受到生态红利所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理论充分结合实践激发农民生态治理主动性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有说服力和生命力,在农村生态治理过程有效发挥作用,关键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农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的所面临的实际生态问题紧密结合,让农民既有愿望又有能力参与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首先,是从小事做起。村容村貌是农民生活环境的最直观体现,与农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也往往是农民最为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村容村貌的治理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改善,不仅能使人们享受到环境整洁、生态优美带来的幸福感,同时也能够充分调动农民主动关注生态,自觉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积极性。通过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组织农民参与美化公共空间等乡村环境整治行动,如进行农村垃圾分类与处理示范,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改善,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通过示范项目向农民展示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和效果,促使农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改善。也可设置相应奖惩机制与激励措施,对于在学习和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农户进行及时的激励和表彰,形成模范效应。
其次,是从干部抓起。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扎实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责任,塑造良好行为习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村干部等走访农户,深入农村环保一线,利用口头、图文等形式向农民传达政策信息,了解农民的实际诉求,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三)结合依法治村引导农民学法守法用法
通过与依法治村相结合,鼓励农民广泛参与生态法治实践,引导农民在生态环境治理当中学法守法用法,充分发挥法律的保障作用。
首先,在农村生态治理中,注重利用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讲述生态法治故事,展示生态法治成就,以生动的方式强化村级生态法治宣传。
其次,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加强农民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条件,建立健全农村法律援助机制,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服务,鼓励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及时发现并勇于制止侵犯生态公共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
再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生态法治建设,发挥农民在农村生态治理中的自我治理主动性,引导农民参与环境治理决策过程,形成农民代表参与环境决策的机制,建设村规民约并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7]使农民能够在环境问题上结合自身利益发表意见、表达诉求。
最后,要加强村级党组织和村干部的环保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培养,提高依法行政、依法履职的能力,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强化法律监督与执法公正,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生态权益。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载《人民日报》,2021-11-17(001)。
[2]王静静:《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路径选择》,载《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01):67-71页。
[3]李守伟、李光超、李备友:《农业污染背景下农业补贴政策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载《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29(02):97-105页。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001)。
[5]郭文艳:《农民生态意识问题及其培育对策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9。
[6]张俊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农民知行合一的理路探析》,载《文教资料》,2022(23):90-95页。
[7]方亚丽:《农村基层治理与新型职业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推进探析》,载《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3(04):22-24页。
作者简介
李永超 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程 超 通讯作者,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