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7版
新时代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的潍坊实践
习借鉴高密市党员雷锋团创新创建的“5D+”管理模式,“1+N+1”服务模式和“三色积分卡”鼓励机制。同时发动各阶层、各群体踊跃加入志愿组织、踊跃参加志愿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氛围,形成“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格局。
  整合民间组织,充实服务力量。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与民间志愿组织联合起来、凝聚起来,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充实志愿服务力量,共同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为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搭建网络,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志愿服务组织与社会企业、公益基金会等打通沟通渠道,建立政府、企业、基金会与公众相结合的资源支持网络,为其志愿服务项目化、社会化、市场化提供持续性支持。
  (三)延伸“服务网”,注入志愿服务工作活力
  通过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拓展志愿服务项目、优化志愿服务模式可以为志愿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既可以根据本地区社区划分重新建构新的网格化平台,按照社区进行组块呈现,公开各社区的志愿服务需求、资源和活动内容,也可以直接对接本地区的相关服务网站,为群众提供本地区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的相关信息,引导更多群众通过该平台注册并加入实践中。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专业培训,既实现志愿者与服务岗位的高效对接,又普及志愿知识,为大众带来更为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系统公开志愿服务活动,由公众予以监督、评价及建议,提升服务质量。学习借鉴“文明实践寿光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人民群众多样的志愿服务需求要求提供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与群众生活需求提供相应志愿服务,如面对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以及网络诈骗频发的现状,可以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培训以及网络防诈宣传等志愿活动。另一方面,鼓励发挥特长开展志愿活动,如团委、妇联、工会、民政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开展留守儿童心愿认领、防家庭暴力宣传、困难职工子女“金秋助学”、困难群体帮扶救助等服务活动。优化志愿服务模式,构建“15分钟志愿服务圈”。以城乡社区、公共场所、窗口单位为重点,推动志愿服务进医院、进车站、进商场、进景区,推进社区、高校志愿服务中心建设,广泛设立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的志愿服务站点,构建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志愿服务圈”。
  (四)建立“长效网”,激发志愿服务工作动力
  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优化服务保障措施、强化评价激励机制等进一步激发志愿服务工作的动力。
  在教育培训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和范围,让更多的志愿者接受志愿岗位培训,依托市志愿服务联合会、潍坊市志愿服务学院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服务领域,研究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路径,推动形成科学的教材体系、教法体系和师资体系,开展志愿服务全员培训,提高志愿者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在保障措施方面,强化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加强相关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将党的制度融入到志愿服务组织制度中,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用于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医疗、保险、交通等保障,适当给予志愿者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嘉许和鼓励,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感,形成乐于奉献、互助友爱的社会和谐风气。
  在激励机制方面,一方面,重视内部激励。引导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改变自我认知,强化自我认同。另一方面,外部激励是志愿服务工作的强大动力。积极推行志愿服务量化积分管理办法,以积分带动党建、带动志愿服务,以量化评比代替主管评分,有效推动广大群众参与公益事业的自觉性。市级评选表彰100个左右的优秀基层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社区和项目,并遴选部分重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社区、项目推荐参加省级、中央评选表彰。
  总之,党建引领志愿服务工作,能够使党组织在自身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带领与引导,从而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社会志愿服务的质量,增强群众自治能力,营造社会友好互助的和谐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晟赟、罗强强:《党建引领型志愿服务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何以可能——基于兰州市M社区“共享集市”个案考察》,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24(04)。
  [2]郭彩琴、张瑾:《“党建引领”型城市社区志愿服务创新探索:理念、逻辑与路径》,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
  [3]杨万红:《“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模式创新社区治理新思路》,载《办公室业务》,2022(6)。
  作者简介
  展春霖 中共潍坊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