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2版
好家风涵养良好社会风气的价值意蕴、 构成要素及优化路径
响他们的社会行为表现。价值观塑造对社会风气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为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良好的家风注重塑造家庭成员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家庭成员间互动和影响,传承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家庭成员能够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对社会风气产生正面的支撑作用。良好的家风注重家庭和谐,倡导家庭成员间相互尊重、互助互爱、理解和支持,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这种家庭和谐有助于培养家庭成员的积极心态和良好情绪,对社会风气的稳定和改善产生支撑作用。良好的家风注重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注社会事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培养这种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度,从而对社会风气的改善和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支撑作用。
  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完整统一,共同推动和谐稳定、团结友爱、平等自由、遵纪守法、文明有序的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家庭家风教育激励了无数的共产党员及其家人,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其主要内容体现为道德教育、家国情怀、服务人民、严以律己、遵纪守法、艰苦朴素、勤勉朴实、孝敬父母等方面,在中国革命、党和军队建设、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深深影响了现当代家风教育。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是家风教育的典范,以教子严律己严持家严闻名。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不能搞特殊化,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缝了37块补丁。在亲情面前讲规矩、守纪律。和亲戚来往有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毛泽东同志“三严”家风不仅教育了子女,也深深影响了身边工作人员。
  好家风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中国历史上有良好家风教育的传统,各种氏族家风教育典范比比皆是,苏东坡的“耕读传书、侠骨柔肠”、岳飞的“精忠报国”、诸葛氏家风的“勤勉笃行、淡泊明志、博学多智、刚直忠廉”、以颜真卿为核心的颜氏家训“含孝悌忠恕、节俭持家、乐善好施、清廉守正、诗文传家”等。以陆游为核心的陆氏家风,包括赤心报国、嗜书笃学、居官忠廉、世守农桑、贵德艺兼等。这些优秀的传统家风教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规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而且促进了家族成员的成才成长,家庭成员和谐相处、塑造了人们与人为善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了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担当。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要素。家风正,则子孙旺,优良家风有助于子孙后代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耳濡目染的家风教育,能够帮助子女塑造自强自立、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艰苦朴素的性格和道德品质。同时,也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家庭教育是对孩子全方位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终生,家风教育不会因为时代的改变而变化。好家风是良好乡风、民风、社风形成的基础,会促进乡风、民风、社风的良性发展,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党中央查处的各种大案要案来看,家风教育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对家人和身边人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甚至成了贪污腐败的窝案,这些人贪污受贿腐蚀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风政风,助推了不良社会风气形成,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家风道德教育是党员干部道德品质、性格、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家风教育也是加强党风政风教育内容之一。
  好家风涵养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的优化路径
  1、以现代化多媒体为手段,优化良好社会风气宣传教育路径
  创新宣传教育方式。传统宣传教育方式往往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因此,可以通过创新宣传教育方式,采用互动式、体验式、场景式等多样化方式,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强化宣传教育内容。积极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和榜样,引导人们向榜样学习,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也要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消除不良社会风气的根源。
  加强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专业人士组成的宣传教育队伍,强化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教育。同时,还可以邀请志愿者、社区工作者、记者、教师等参与宣传教育活动,扩大宣传教育的力量。制定宣传教育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宣传教育计划,明确宣传目标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宣传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对宣传教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和方法。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风气建设。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