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0版
黄河流域视野下甘肃省庄浪地域文化开发探析
    庄浪生态梯田

鸡头道、番须道和陇坻道,纵向的有回中道”。这些道路均与上述地点有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东汉初年,光武帝讨伐割据陇右隗嚣政权,派兵伐木开道,就是从番须道秘密袭取略阳,此道就是从华亭马峡到店峡这条路线,实际也是上述古丝绸之路在庄浪县域内的一段。水洛之名首次见于史书,出现在东晋太元十四年(389),“姚硕德讨平凉胡金豹于洛城,克之”。这个洛城即指水洛城,其后至隋唐前,与之关联的军事活动史书记载达6次之多,其中有关陇起义领袖之一王庆云称帝水洛城,后被尔朱天光擒杀,人称“半月天子”。北宋时期,因刘沪修筑水洛城惊动朝廷,引起争论,欧阳修、范仲淹等历史名人参与筑城是非讨论,水洛之名更是达到历史顶峰。此外,庄浪历史上出现了以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为主要代表的著名军事将领,庄浪是当之无愧的“名将故里”。“庄浪”用于地名,始于元代。“太宗二年(1230)冬十一月,太宗窝阔台始在占领区置十路,庄浪路当置于此时。”路,是元朝第二级地方行政建置,级别较高,在府州县之上,属庄浪历史上最高行政建制。
  五是以当代“庄浪精神”为内核的生态梯田文化。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吃不饱穿不暖的困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庄浪人从新中国成立伊始即开始探索梯田修建试点,1964年正式开始梯田建设,历经三十多年的接力苦战,1998年5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庄浪人的骄傲——记黄土高原上全国梯田化第一县》为题,对庄浪梯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六盘山西麓,群山中崛起个‘梯田王国’”“庄浪人铸造了一种令人钦佩的庄浪精神”。同年7月,国家水利部授予庄浪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荣誉称号,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庄浪梯田“创造了世界奇迹,是一项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水保工程,在黄土高原治理生态环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1998年11月召开的中共甘肃省第九次党代会,把庄浪精神正式写入了党代会报告。1999年4月,甘肃省组织开展了大力宣传学习庄浪精神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庄浪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庄浪人铸就了以“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为主要内涵的“庄浪精神”,是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和改革开放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庄浪人民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浪地域文化开发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一)挖掘深度和广度不够
  庄浪诸多文化研究与现实开发建设结合中存在堵点。比如县境内古丝绸之路上的盐场子驿站,建设时有很大热情,但建成后游客不多,实地考察可以发现,盐场子驿站交通区位偏僻,与其他景区交通联系不畅,难以形成旅游网络。从上述过县境的古丝绸之路可以发现,要让盐场子驿站活起来,必须打通盐场子到华亭五台山(莲花台)这条路线,而现实是此路游客无法大规模通行,才造成如今旅游市场冷清的局面。又比如,对庄浪路研究不够,既然是军事性质,必有军事行动路线,对其四向出口,特别是东西两条出口路线的研究,可以说是关注甚少,鲜有研究成果。
  (二)自信心和宣传力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心理上的半信半疑和行动上的不敢大力宣传。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够自信。贫困落后时间长了,物质上的贫穷限制了文化上的自信。比如,早在1999年出版的范三畏先生的《旷古逸史——陇右神话与古史传说》,明确提出“关山朝那湫是上古雷泽,是华胥氏履大人迹生伏羲处”,距今已有二十三年时间,而近年来才真正大规模开发宣传朝那湫为伏羲出生地,并取得了一定影响力。二是宣传力度不大。县内有些人不了解丝绸古道在庄浪境内还有一段路,有许多历史名人曾走过此路,比如,远至西汉出使西域的张骞、近至近代书法家于右佑等。同时与天水公祭伏羲大典联系不紧密,成纪文化相关区域未能形成强大合力。
  (三)传承弘扬生态梯田文化不够有力
  主要表现在承载庄浪生态梯田文化内核“庄浪精神”的展示和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格局还不够大。1998年,庄浪建成全国第一个“中国梯田化模范县”,距今已有二十五年历史,虽然在2007年修建了“中国梯田化模范县纪念馆”,但建筑面积小,仅有523平方米。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