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生态观及其时代意蕴
(二)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孔子的生态观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这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遵循孔子的思想,人们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保障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消耗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重。为了实现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生态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此外,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厉打击各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三)增强共同体意识,促进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生态环境等方面,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都在不断加深。尤其是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自应对,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增强共同体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未来。涉及到能源安全、水资源管理、粮食生产、健康卫生、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对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参与,采取共同行动。孔子的生态观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正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肩负着保护地球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共同责任。需要人类超越种族、地域、国家的界限,以全球的视野和胸怀共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集合全球的力量,共同研发新技术,共同制定新政策,共同采取新行动,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结 语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日内瓦“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1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6]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和创新孔子的生态观具有重要意义。其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人类应当以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同时也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孔子的生态观不仅符合当今全球环保理念的主流趋势,也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孔子的生态观的指导作用,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01)。
[2]陈济编著:《甲骨文字形字典》,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460页。
[3][5][7][8][9][10][11][12][13]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北京:中华书局,2015:40+8+145+139+95+214+122+80+83页。
[4]黄勃然、刘瑶:《无讼:孔子礼治思想的表达》,载《西部学刊》,2023年(14):116-119页。
[6]黄勃然:《孔子礼治思想中的无讼理念》,载《走进孔子》,2023(5):46-49页。
[14]戴圣纂辑:《礼记》,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59页。
[1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求是》,2021(1):4-13页。
[16]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求是》,2023(17):4-11页。
作者简介
黄勃然 新疆政法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
孔子的生态观强调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这与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遵循孔子的思想,人们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以保障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消耗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愈发严重。为了实现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认真对待生态环境问题,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此外,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厉打击各种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倡导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三)增强共同体意识,促进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已经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生态环境等方面,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都在不断加深。尤其是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独自应对,这就要求人类必须增强共同体意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挑战。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发展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和未来。涉及到能源安全、水资源管理、粮食生产、健康卫生、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对各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参与,采取共同行动。孔子的生态观主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生,正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肩负着保护地球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共同责任。需要人类超越种族、地域、国家的界限,以全球的视野和胸怀共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全球化的今天,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集合全球的力量,共同研发新技术,共同制定新政策,共同采取新行动,有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结 语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瑞士日内瓦“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上指出,“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伤害自然最终将伤及人类。空气、水、土壤、蓝天等自然资源用之不觉、失之难续。工业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应该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15]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16]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和创新孔子的生态观具有重要意义。其生态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人类应当以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同时也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孔子的生态观不仅符合当今全球环保理念的主流趋势,也与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契合。在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充分发挥孔子的生态观的指导作用,积极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人民日报》,2022-10-26(01)。
[2]陈济编著:《甲骨文字形字典》,北京:长征出版社,2004:460页。
[3][5][7][8][9][10][11][12][13]陈晓芬、徐儒宗译注:《论语大学中庸》,北京:中华书局,2015:40+8+145+139+95+214+122+80+83页。
[4]黄勃然、刘瑶:《无讼:孔子礼治思想的表达》,载《西部学刊》,2023年(14):116-119页。
[6]黄勃然:《孔子礼治思想中的无讼理念》,载《走进孔子》,2023(5):46-49页。
[14]戴圣纂辑:《礼记》,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59页。
[15]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载《求是》,2021(1):4-13页。
[16]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求是》,2023(17):4-11页。
作者简介
黄勃然 新疆政法学院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