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8版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及建议
数智赋能,积极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新质生产力。
  2、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建成
  近年来,依托蓬勃发展的数字技术,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长足的发展势头,聚焦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光子、卫星等优势特色领域,一批根植于陕西沃土、竞争优势明显的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建成。并依据地域产业特色形成独特的分布特征,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基本涵盖了对于新兴产业的布局;陕北地区更多的聚焦于能源领域,在能源高地培育产业链的壮大和延伸;陕南地区,因为资源差异和环境保护要求,建设重点则主要围绕在绿色产业领域。围绕抢抓机遇、补足短板的原则,陕西以新兴产业孵化竞争新优势,以集群效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3、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进程
  随着秦创原平台的搭建,西安双中心的获批,陕西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独占鳌头,并坚持技术攻坚,瓶颈突破,积极赋能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元宇宙等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的产业形成集群,对6G、类脑智能、智能仿生、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进行超前谋划,开展关键技术基础研究和战略前瞻布局,从未来产业的培育中汲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灵感。
  虽然陕西在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方面收获颇丰,但仍然存在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数字转型力度偏弱、产业融合进程缓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优势
  第一,在推进重点核心技术攻关方面,围绕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陕西省汇集各方资源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的技术攻关,并持续深化科技成果“三项改革”覆盖范围,开展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聚焦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组织科研创新,实现供需对接破解核心技术难题,让产出成果及时应用于具体产业,实现以产业技术升级带动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和培育,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新兴产业支撑底座,推进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第二,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陕西深入推进“登高-升规-晋位-上市”4项培育工程,打造更多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执行效率高的科技型创新企业;并以奖补、投资等形式,助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以聚链成网的形式融通创新生态网络,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增长势头强劲,从微观层面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夯实底座。
  第三,在驱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方面,陕西省广泛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针对各市区位优势,设计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规划方案,巩固现有特色产业的同时探索先发优势,形成撬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杠杆;同时,加强跨区域、跨主体、跨领域的协同创新,打造融通共享的产业创新平台,推动产业内部资源沿链条网络实现充分流动、高效利用,推动产业内全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孵化与壮大。
  陕西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路径
  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分别针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开展路径的探索与规划,围绕地域特色有的放矢地打造陕西的独特竞争优势。
  第一,针对传统产业,一方面要加强数字核心技术攻关。鼓励“链主”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并依托资源禀赋,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同时,研发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等在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取得一批原创性、前瞻性成果,如加快国家工业互联网(陕西)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建设,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无人仓、无人车等规模化应用等。另一方面要打造传统产业新模式。将数字技术融入各个产业应用场景,针对能源、交通、制造等陕西特色产业打造数字赋能应用样板典范,同时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升级,丰富服务产品供给,持续优化“游陕西”“秦农码”“三秦智医”等平台,以促进具有地域竞争优势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第二,针对新兴产业,一是要加强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能级。针对智能终端、物联网、新型显示等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陕西新兴产业集群,深入推进集群提质工程和跃升行动,并加快补齐集成电路、关键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弱项,针对不同集群发展特点及前景,打造“一群一策”的规划方案,同时,结合区位特点,以系统性、整体性视角优化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统筹协调关中、陕北、陕南各区域间的特色产业集群,搭建互联互通的共享平台,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布局空间优势。二是要积极推进新兴产业跨界融合。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西咸新区秦汉自动驾驶产业园等产业跨界融合工程,深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推动新兴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向纵深发展,在融合应用的模式下孵化并壮大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