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3版
徐伍达:大道无垠
呼东方
    2011年底在日喀则昂仁县宁果村驻村的徐伍达

  他是十多年前西藏首批驻村工作队队员之一,也是全国社科院系统仅有的两位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的优秀代表之一。他的驻村体验,促进了他对西藏贫困问题以及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刻认识。而为西藏贫困问题探寻解决之道,为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农牧民早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寻找方向,更是他继续学术研究的动力。
  如何彻底解决西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与他这一代的西藏学人来说:斯文在兹,大道无垠。

  5月初的拉萨,在西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办公室,徐伍达针对西藏城乡融合正在撰写一份对策建议。办公楼的每个角落,都散发着一种静谧的气息,让人不由得会将呼吸屏住一些,生怕破坏了这种氛围。
  徐伍达站起身,关闭了办公室的门,与记者聊起驻村的话题,但涉及内容并不仅限于驻村,还有他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他对西藏乡村振兴的思考和对策建议。
  从藏西到藏东
  2024年的秋季,徐伍达将进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攻读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师从杨明洪教授。他申请博士的论文之一是《藏东地区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变迁》。
  “我申请的这个研究方向,更偏重于人类学与田野调查。”在徐伍达看来,自己对西藏农村的真正了解,源自2011年底的第一次驻村扶贫。这次驻村经历,让他接地气、长知识、开眼界。
  西藏有一句俗语:远不过阿里,苦不过那曲。从2011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因为是第一批驻村扶贫工作队,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我们社科院的首批工作队是由一位常务副院长亲自带队。”当时自治区给西藏社会科学院安排了三个驻村点,其中一个驻村点位于藏西的日喀则、阿里与那曲三个地区交界处的昂仁县宁果乡宁果村。这里海拔在4900米以上,按照规定,西藏驻村工作队轮换时间是海拔4500米以下的一年一轮换,4500米以上可每半年轮换一次。
  2011年11月,正在内地休假的徐伍达接到院里首批派出驻村的通知。接到通知后,他前往驻村的地方时,必须要带上生活物资,因为那里属于高寒纯牧区,日常所需的蔬菜、水果和粮油,都得到30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购买,而这光是土路就有200多公里,还要翻两座海拔5000米以上大山。于是,从第一次驻村开始,大家就形成了一条固定的行走线路:带着生活物资一大早从拉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