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2版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圆梦老区
    培育的优质清涧黑牛

殖户牢牢嵌入“产业链”,提高农户收入,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农户每养殖1头清涧黑牛,1个养殖周期就可收益1.2万元。截至2023年底,全县14个镇(中心)46个村确定105户养殖清涧黑牛1045头,已配套建成22户标准化牛舍(其中13户110头黑牛已投入生产,9户140头即将投入生产),83户标准化牛舍正在建设,建成后可养殖黑牛795头。预计2024年清涧黑牛农户饲养量将达到1万头,2025年农户饲养量达到3万头,累计带动5000户农户受益,户比增收10万元,黑牛产业年产值达到3.6亿元。
  与黑牛饲养相关的饲草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优质饲草供应,从2020年开始,清涧全县实行人工种草补助,由畜牧部门统一发放紫花苜蓿草籽,对集中连片种草5-50亩的农户,每亩补助200元。截至2022年底,全县人工种植饲草面积2.19万亩,平均亩产600公斤,年饲草料产量达1.31万吨。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0.82万亩,其中玉米11.31万亩、小杂粮12.05万亩、大豆13.25万亩,农作物秸秆均可作饲料,全县年产饲料28万吨以上。以每头清涧黑牛每年需要3吨饲草料计算,县域内饲草料产能可供10万头黑牛使用,饲草供应能力充足,为清涧黑牛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023年10月开工建设的清涧黑牛定点屠宰加工场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占地38.3亩,计划2024年下半年竣工投产,建设内容包括待宰圈、屠宰车间、加工车间、综合服务楼等,共安装屠宰生产线4条。项目建成后,计划年屠宰黑牛1万头,按每头黑牛850公斤计算,屠宰后每头黑牛收益约10.84万元,年产值可达10.84亿元;年加工牛肉饼、鲜牛排、牛肉卷等牛肉产品3200吨,年产值可达2.56亿元。项目投产后,年总产值可达13.4亿元。
  下一个十年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
  省国资委的十年驻村帮扶,让记者想起了《太阳初升的时候·竞赛》中的一句话:“他们的劲头都鼓的当当响,真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气儿跑步向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们不怕阻力,走进深度贫困县,勇挑重任、奋勇向前。
  陕北深度贫困县贫困村的共同点都是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维落后。立足实际是乡村振兴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首先要找准自身资源优势和独特优势,把握市场的需求方向,找准市场需求与产业经济结合点。产业兴旺是解决扶贫问题的关键,省国资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立足企业与当地资源禀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优先选择“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在县域范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资本积累;在乡村范围,增加公共投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环境;在个人层面,提供就业岗位,提升人力资本,鼓励积极参与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十年间,省国资委先后六任驻村干部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在康家圪塔村播洒汗水、践行使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生动的注脚。岁月不负有心人,2018年7月康家圪塔村成功脱贫,成为清涧颇具代表的脱贫示范村,2019年被清涧县评为“十佳美丽乡村”,2020年获得榆林市“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4年被评为全省“千万工程示范村”,并获得财政补贴资金100万元。
  十年一闪而过,新的十年又有新的挑战。省国资委驻村工作队经过认真调研,充分论证,为康家圪塔村以至清涧县谋划了三大项目:一是以现有的人生影视城,加入省属国企陕西旅游集团,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清涧。二是围绕穿县城而过的秀岩河,由省属国企渭河生态有限公司进行整治,打造生态宜居清涧。三是依托县里种植的连翘,由陕西医药集团公司全力扶持,将清涧县打造为我省的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清涧是颇具传奇色彩的红色革命之乡,毛泽东主席在这里留下气壮山河、雄视千古的著名辞章《沁园春·雪》。曾经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今的革命老区,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沉淀多少真情,省国资委的六支驻村工作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不负韶华、砥砺前行。乡村振兴事业正在这里枝繁叶茂,结出累累硕果。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