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9版
胡杨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塔里木大学传承胡杨精神,举行“万名师生下基层”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20年底,新疆现行标准下306.4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66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8]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斗争得来的,也从侧面体现了胡杨精神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发挥的精神激励作用。
  胡杨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深厚的人民情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以胡杨精神、红色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为抓手塑造人、指引人、激励人,以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对于高质量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促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另外,以快捷、简便、新颖的方式促进胡杨精神和胡杨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够推动兵团文化、新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软实力”。
  胡杨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9]但是乡村振兴的情况较为复杂,面临的困难较大、问题较多,这在客观上要求坚持和弘扬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不怕牺牲、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胡杨精神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将其融入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
  (一)胡杨精神助推产业振兴,催生乡村产业新业态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旺则农民富,产业振兴是
  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要把兵团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人文等优势转化成为产业优势,在传承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以“红”带“绿”,借“绿”赋能,让农村更富裕。一要充分发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对兵团乃至整个新疆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挖掘、整理、修复和再现,建设和完善红色资源数据库,系统布局,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二要打造“红色+”模式,培育“绿色”乡村生态产业链。要以胡杨为载体、以胡杨精神为核心、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充分挖掘兵团各地资源禀赋,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自然山水、乡土乡情、民俗文化、人文历史、休闲康养等资源深度融合,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动“红色+”系列产业协调融合发展,充分激发红色旅游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走出一条“红绿”交相辉映的乡村产业特色发展之路。
  (二)胡杨精神助推人才振兴,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解决好了人的问题,乡村才能真正振兴。改革开放以来,乡村中的优秀人才、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到大城市,导致乡村人才储备量长期匮乏、总量不足、素质偏低。因此,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要求之间依然存在差距。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首要问题必须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培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打造一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一要以胡杨精神为抓手,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政治过硬、能力高超、团结有力的基层干部队伍和热爱农村、精通农业、心系农民的农村建设人才队伍。要加强党内胡杨精神教育,让农村党员干部从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从行为上带领村民致富,从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二要加强针对农民群众的胡杨精神教育工作,夯实农村主流意识形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兵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以红色文化为载体,强化农民思想教育,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提振农民精神风貌。三要加强针对农村青年人才的思想教育。乡村振兴需要大批农村青年人才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要给予广大青年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大舞台,让他们能够“回得去”“留得住”“干得好”,以饱满情怀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大展拳脚。
  (三)胡杨精神助推文化振兴,培养乡村文明新风尚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不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又要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振人们的精神世界。胡杨精神折射出的价值追求、意志品质、爱国情怀等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驱动力。一要传承和弘扬胡杨精神。不断激活胡杨精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