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07版
行“公平正义”之举,增“人民福祉”之义
徐 杰 刘 萍
  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被明确提出,《决定》表示:“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公平正义不仅是实现人民福祉的必要条件,也是推动社会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深化改革中,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能够为人们在完成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中提供指向更加精准的理论定位、科学的整体布局、明确的行动指南。
  作为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要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从经济、制度、民生、文化四条路径入手。经济发展是奠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制度优化是实现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民生改善是保障公平正义的坚实后盾,文化建设是激发公平正义的不竭动力。
  经济发展奠基公平正义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主要的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为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夯实物质基础。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深化改革供给结构更好适应新时代需求结构发生的变化。因而,新时代坚持从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主要体现为:一是促进产业内部结构升级优化。从劳动集中型转变为资本集中型,再演变为科学技术密集型。二是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经济优化升级的重点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必须要加大对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投入,以使其生产率高于资本等要素。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
  一是推进产权制度不断完善。首先要明晰产权边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明确财产权利归属与边界,完善产权界定制度。其次是要完善产权交易制度。产权交易对资源配置起到重要保障作用,因而改善应重点从推动产权交易多样化发展、完善产权交易流程等方面着手。再者需推进统一产权政策完善与立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主体利益受法律监管保护。应建立有效执行、规则统一的政策法规,以解决产权市场各地法规差异问题。二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户籍制度,因地制宜降低进城落户门槛限制,同时提升劳动力素质,促进自由流动。适度放宽土地流转限制,明确土地权属,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3、发展新质生产力
  《决定》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这表明,当前我国正处于从赶超型经济体向引领型经济体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科技革命、产业变革都需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鼓励构建各类区域创新共同体,突破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专利产业化与新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还要防范新兴产业投资过热风险。
  制度优化绘就公正社会宏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处在什么发展水平上,制度都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优化制度供给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着力点。
  1、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促进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建立健全第一、二、三次分配协调体系,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正义的关键。
  一是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份额。需提升劳动力素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法治,增强公平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