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汉蓉”航空产业带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篇
强度所、自控所、计算机所等5家国内一流科研院所,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航空制造业基础较为完备。从产业看,陕西航空产业总收入、总产值均居全国前列,西飞公司长期坚持大中型民用航空运输类研发,从运七飞机起步到新舟系列化发展,也是ARJ21飞机和C919飞机的机体结构件重要供应商,锻炼出一支生产供应链齐备的航空铁军。从服务看,在陕航空产业从业人员近13万人,其中科技人员5万人、高级职称科研人员1万人、院士16人,经空客和波音公司制造资格认证的技术工人3000多人,约占全国一半。有西北工业大学(国防七校之一,被称为中国“总工的摇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航空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等为航空制造业培养多层次人才,加上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为依托的专业人才队伍,发展“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优势突出,两省三地航空产业协作从松散走向紧密,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局面形成。
发展航空产业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当前要抓住国家发展民机“两干两支”战略和低空经济的历史机遇,在C919第二总装厂选址上早动手,在新舟700支线飞机布局上下真功,走在行业前列,赢得市场主动。现就高质量发展“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提出以下路径思考。
1、推动“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国家级发展战略出台
航空工业既是先进制造业,也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重要力量。“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战略已纳入陕西“十四五”规划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级重点支持的34条重点产业链,《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加强与陕西等周边省区空间协调,联手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和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共建西部创新发展高地。航空工业技术、人才、资本集聚化程度高,涉及地域广、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由一省一市推进困难大。应推动“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性发展战略,列入国家重点区域性规划和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从战略布局、政策措施、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安排等获得顶层支持,融入国家战略,实现“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战略从省级层面向国家层面的跃升。
2、推动各层级协调机制出台
一是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加强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成立国家层面“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协调机构,同时加强省际联系,建立健全协调议事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及时解决产业带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是省市级层面的沟通机制。深化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研究搞清西安需要什么、成都想做什么、汉中能做什么、其他城市配套什么等问题,围绕产业布局、人才交流、科研协作、产能互补等合作事宜,采取定期会晤及专题会商形式,建立省市级沟通衔接机制,确定各自发展目标和定位,加强西安、汉中、成都三地务实合作,实现陕川航空产业深度融合。
3、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一是打造支撑有力的航空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西飞、陕飞、成飞三大航空企业完成资产合并和股权收购,龙头(链主)企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凸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强强联合,通过链主企业高质量供给带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集飞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部件生产、零件配套、试飞试验、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一盘棋体系,为贯彻实施国家“两干两支”发展战略,以“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为纽带打造陕西航空制造业新高地。
二是打造优质高效供应链体系。持续推动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以链长制为抓手,链群结合为路径,坚持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结合链主企业需求,建立优质配套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配套企业,提升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大力推进“亩均效益”综合改革,以“标准地+承诺制”加强用地支持,优先保障航空产业链主企业、骨干企业、核心配套企业用地需求。支持航空类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成立“西汉蓉”航空产业联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重点航空企业上市,形成产业体系“登高、升规、晋位、上市”脉络层级。
三是打造航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航空产业带“政、产、学、研、金、服”创新引领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集约利用,以数字赋能航空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紧盯整机研发设计、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型工业母机、航空轮胎、航空轴承钢、特种复合材料等“卡脖子”难题,发挥“秦创原”创新总窗口总抓手作用,推动“三项改革”在航空产业带落地见效,形成“小切口大突破”放大效应,提升陕西航空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姜 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决咨委委员
安瑛晖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
发展航空产业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当前要抓住国家发展民机“两干两支”战略和低空经济的历史机遇,在C919第二总装厂选址上早动手,在新舟700支线飞机布局上下真功,走在行业前列,赢得市场主动。现就高质量发展“西汉蓉”航空产业带提出以下路径思考。
1、推动“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国家级发展战略出台
航空工业既是先进制造业,也属于国家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重要力量。“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战略已纳入陕西“十四五”规划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省级重点支持的34条重点产业链,《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加强与陕西等周边省区空间协调,联手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和沿西成高铁科创大走廊,共建西部创新发展高地。航空工业技术、人才、资本集聚化程度高,涉及地域广、部门多,协调难度大,由一省一市推进困难大。应推动“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性发展战略,列入国家重点区域性规划和航空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从战略布局、政策措施、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安排等获得顶层支持,融入国家战略,实现“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战略从省级层面向国家层面的跃升。
2、推动各层级协调机制出台
一是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加强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争取成立国家层面“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发展协调机构,同时加强省际联系,建立健全协调议事机制,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及时解决产业带遇到的各种问题。
二是省市级层面的沟通机制。深化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研究搞清西安需要什么、成都想做什么、汉中能做什么、其他城市配套什么等问题,围绕产业布局、人才交流、科研协作、产能互补等合作事宜,采取定期会晤及专题会商形式,建立省市级沟通衔接机制,确定各自发展目标和定位,加强西安、汉中、成都三地务实合作,实现陕川航空产业深度融合。
3、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一是打造支撑有力的航空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西飞、陕飞、成飞三大航空企业完成资产合并和股权收购,龙头(链主)企业规模和品牌效应凸显,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实现强强联合,通过链主企业高质量供给带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协作关系,实现集飞机研发设计、整机制造、部件生产、零件配套、试飞试验、产品支援、综合保障及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航空全产业一盘棋体系,为贯彻实施国家“两干两支”发展战略,以“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为纽带打造陕西航空制造业新高地。
二是打造优质高效供应链体系。持续推动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以链长制为抓手,链群结合为路径,坚持链主聚链属,主链拓辅链,结合链主企业需求,建立优质配套企业培育库,加快培育配套企业,提升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大力推进“亩均效益”综合改革,以“标准地+承诺制”加强用地支持,优先保障航空产业链主企业、骨干企业、核心配套企业用地需求。支持航空类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成立“西汉蓉”航空产业联盟。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重点航空企业上市,形成产业体系“登高、升规、晋位、上市”脉络层级。
三是打造航空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航空产业带“政、产、学、研、金、服”创新引领作用,搭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科研仪器开放共享、集约利用,以数字赋能航空产业全过程、全链条、全领域,紧盯整机研发设计、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大型工业母机、航空轮胎、航空轴承钢、特种复合材料等“卡脖子”难题,发挥“秦创原”创新总窗口总抓手作用,推动“三项改革”在航空产业带落地见效,形成“小切口大突破”放大效应,提升陕西航空产业现代化水平,实现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作者简介
姜 涛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省决咨委委员
安瑛晖 中国建设银行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