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降碳减污”协同推进之对策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基地,其经济发展较中部和沿海地区相对缓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积极探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实现绿色发展对促进该区域经济的追赶超越意义重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降碳减污”协同推进内涵的解读
“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指同时统筹大气环境等多领域减排要求,推动环境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其关注的重点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1]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降碳减污”作为改革的具体措施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内涵。
(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的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务必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紧贴民生需求,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降碳减污”是保障人民享有清新空气、干净水源和优美环境权利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绿色能源替代、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源,减轻雾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降低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人民基本福祉的重要性。
(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表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建国之初“改造自然,杜绝水患”思想到《环境保护法》,再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呈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持续探索的演变路径。其中,“降碳减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措施,通过“降碳减污”,人类能够更加理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降碳减污”还是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重要途径,只有持续推行“降碳减污”,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关注的领域
《决定》强调深化文明生态体制改革需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可以为“降碳减污”提供坚实后盾,是其顺利推行的保障。二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决定》强调了治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有效治理。此外,还强调了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降碳减污”协同推进内涵的解读
“降碳减污”协同效应指同时统筹大气环境等多领域减排要求,推动环境多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协同减排,其关注的重点在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并行。[1]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降碳减污”作为改革的具体措施被赋予了重要的时代内涵。
(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的举措
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务必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确保每一项改革措施都紧贴民生需求,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降碳减污”是保障人民享有清新空气、干净水源和优美环境权利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绿色能源替代、推广节能减排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等污染源,减轻雾霾、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健康、舒适的环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能够有效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负面影响,降低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极端天气发生概率,有效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刻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人民基本福祉的重要性。
(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行动表现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建国之初“改造自然,杜绝水患”思想到《环境保护法》,再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呈现了我国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持续探索的演变路径。其中,“降碳减污”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措施,通过“降碳减污”,人类能够更加理性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降碳减污”还是人类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重要途径,只有持续推行“降碳减污”,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只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三)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关注的领域
《决定》强调深化文明生态体制改革需从三方面进行,一是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生态环境保护体制可以为“降碳减污”提供坚实后盾,是其顺利推行的保障。二是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决定》强调了治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对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有效治理。此外,还强调了通过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