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探索及对策
年宝玉则
味”的“诗和远方”,深受游客们欢迎。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仍需全方位贯彻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青海旅游季短,夏季清凉,是避暑胜地,容易造成游客井喷式增长,使生态环境承受较大的压力,“旺季很旺、淡季很淡”的季节性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在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方面,游客深度参与的住宿、餐饮等方面没有融入生态理念,在运行机制、经营理念、资源利用上,未能充分做到低能耗、绿色化、可循环。
(二)创新能力不足
青海生态旅游产品主要以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为主,但产品在多样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但缺乏创新和突破,没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此外,缺乏创新的服务,如湿地旅游等新业态开发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建设等热点产品尚处于开发初期,生态化标准的准入规则不明确,③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生态旅游各要素融合不深入
一是文旅融合不深入。青海省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还远远不够。许多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址和传统节庆活动,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部分景区的文化展示和解说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展示青海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二是地区之间衔接配合不够。青海幅员辽阔,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等重点生态旅游区域间距长,核心节点城市之间难以很好地承接游客,各地区未能很好地利用核心节点的带动作用,跨区域市场整合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欠佳。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探索及对策
(一)强化环境保护
蓝天碧水,绿草如茵,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大保障,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青海省仍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手段,助力生态旅游发展。在动态评估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控制游客容量,监测旅游主体行为,建立健全游客生态信用体系,促进旅游消费模式绿色化。明确生态友好行为准则,制定详细的游客行为标准,为游客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引。旅游高峰期,加强监测,保持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防止外来物种侵入。尝试在试点建设设立生态信用评价系统,分析游客亲环境行为数据,通过实施信用等级制度,实现有效监督与激励。
二是加强对游客的生态环境教育,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游客绿色低碳消费,在生态型景区内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④
三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国家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体验、生态研学项目,优先选取低碳经营的特许经营商;完善产品设计,包括个性化路线与内容,细分消费群体,满足不同人群的目标与需求;颁发特许经营证,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二)推动生态旅游与多要素融合
一是与文化资源融合。将青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活化和转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用新形式、新手段进行表达。将文化内
味”的“诗和远方”,深受游客们欢迎。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仍需全方位贯彻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由于青海旅游季短,夏季清凉,是避暑胜地,容易造成游客井喷式增长,使生态环境承受较大的压力,“旺季很旺、淡季很淡”的季节性问题依然突出。同时,在生态旅游产品供给方面,游客深度参与的住宿、餐饮等方面没有融入生态理念,在运行机制、经营理念、资源利用上,未能充分做到低能耗、绿色化、可循环。
(二)创新能力不足
青海生态旅游产品主要以自然景观和文化体验为主,但产品在多样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但缺乏创新和突破,没有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此外,缺乏创新的服务,如湿地旅游等新业态开发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自驾车营地、房车营地建设等热点产品尚处于开发初期,生态化标准的准入规则不明确,③无法满足游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三)生态旅游各要素融合不深入
一是文旅融合不深入。青海省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还远远不够。许多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些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遗址和传统节庆活动,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导致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足,无法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部分景区的文化展示和解说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展示青海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影响了游客的文化体验。
二是地区之间衔接配合不够。青海幅员辽阔,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等重点生态旅游区域间距长,核心节点城市之间难以很好地承接游客,各地区未能很好地利用核心节点的带动作用,跨区域市场整合和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欠佳。
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探索及对策
(一)强化环境保护
蓝天碧水,绿草如茵,是青海发展生态旅游的最大保障,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青海省仍要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优先。
一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手段,助力生态旅游发展。在动态评估景区生态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控制游客容量,监测旅游主体行为,建立健全游客生态信用体系,促进旅游消费模式绿色化。明确生态友好行为准则,制定详细的游客行为标准,为游客提供清晰的行动指引。旅游高峰期,加强监测,保持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防止外来物种侵入。尝试在试点建设设立生态信用评价系统,分析游客亲环境行为数据,通过实施信用等级制度,实现有效监督与激励。
二是加强对游客的生态环境教育,向游客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其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游客绿色低碳消费,在生态型景区内应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④
三是以特许经营的方式开展国家公园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体验、生态研学项目,优先选取低碳经营的特许经营商;完善产品设计,包括个性化路线与内容,细分消费群体,满足不同人群的目标与需求;颁发特许经营证,实行严格的准入和退出制度。
(二)推动生态旅游与多要素融合
一是与文化资源融合。将青海深厚的历史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等活化和转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用新形式、新手段进行表达。将文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