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西藏“沉浸式”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创新路径研究
如诗如画的林芝乡村美景
务再到数字化文创衍生品,打造多元产业链。其次,打造线上线下多业态融合发展集群,推动旅游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创新思维提升,努力探索沉浸式西藏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新模式。
(三)应用耦合机制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表现边界
作为物理学术语的“耦合”多指两个以上运动形式或体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产生联合现象。旅游业与生态、非遗、乡村振兴、夜经济等方面的耦合,可破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西藏在文旅融合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旅游需求和供需关系的审视,在人地协调、利益共享、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从业态纵深发展的视角来看,西藏沉浸式文旅融合发展中,不能拘泥于以城市为中心的沉浸式街区打造,依然需要应用耦合机制来扩展空间与业态边界。
首先,从场景拓展的视角出发,依托西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传承、保护、利用文化资源为主线,推出西藏非遗艺术沉浸游、沉浸式乡村休闲游、非遗美食寻味游等线路与数字化产品,加强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项目延伸到西藏广阔的空间场景中去,同步带动区域文旅新业态发展。
其次,从拓展新应用的途径入手,西藏多地要注重发挥传统技艺、游艺、体育、藏医药等门类非遗项目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同时,应用科技化手段进行虚拟共生的交互体验,借助“互联网+”结合创意元素拓展传播应用途径,线下线上融合,满足不同群体对西藏文化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从探索新模式的路径切入,依托西藏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提升网络传播效能,借助直播等方式引流非遗聚集区、研学基地、民族古村落等体验空间,借助节日进行跨文化传播,如端午节俊巴渔村的林卡文化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西藏牛皮船的制作工艺,了解藏戏面谱的配色含义,乘坐牛皮船,感受西藏端午赛轮舟的独特水上娱乐项目,并参与牛皮船舞表演等活动,打造具有“一村一品”“一镇一韵”的特色旅游体验品牌与数字化产品,不断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新边界。
结 论
在数字化背景下,文旅发展已经跨越空间和时间,超越载体与本体属性,以技术促进游客对在地文化的交互方式、沉浸感受、文旅体验的感知革新与印象改观,用“心流体验”阐释数字文旅的沉浸机制。聚焦沉浸式展陈、沉浸式演艺、沉浸式街区的文旅业态表征,从西藏各大博物馆的视听图文、器物装置、虚拟景观等并置型体验中解读西藏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藏戏、史诗演艺、歌舞、剧本杀等线性叙事的故事性沉浸中提升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借助场景镜像、聚身在场、光电置景等数字技术增强想象式沉浸,从西藏传统非遗技艺、体育、藏医药、古村落等非线性结构体验中彰显西藏文旅的独特魅力。促进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与非遗、研学、乡村游等业态耦合,使西藏文旅项目与产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脱离“唯技术论”的发展困境,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表现边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SIKSZNTMIHALYIM.Flow:the Psychologyof Optima Experience》,NewYork:Harper perennialModernClassics,2008(72)。
[2]张琰、郑霞:《浅析观众沉浸感和博物馆沉浸式展示要素》,载《东南文化》,2022(05)。
[3]《沉浸式业态跑出加速度——聚焦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新浪网,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4/doc-imyrmhzz4934342.shtml。
[4]赵文琪:《雪域长歌——西藏博物馆新馆历史与文化民俗展览述评,载《美术观察》,2022(09)。
[5]《走出去拓市场请进来强基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5/16/t20190516_32092906.shtml。
[6]邵苗苗:《寻味:高原烟火的美食符号》,载《新西藏(汉文版)》,2023(09)。
作者简介
化睿云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务再到数字化文创衍生品,打造多元产业链。其次,打造线上线下多业态融合发展集群,推动旅游组织方式和运营管理创新思维提升,努力探索沉浸式西藏文旅产品和服务的新模式。
(三)应用耦合机制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表现边界
作为物理学术语的“耦合”多指两个以上运动形式或体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作用与影响产生联合现象。旅游业与生态、非遗、乡村振兴、夜经济等方面的耦合,可破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矛盾。西藏在文旅融合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旅游需求和供需关系的审视,在人地协调、利益共享、公共服务保障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但从业态纵深发展的视角来看,西藏沉浸式文旅融合发展中,不能拘泥于以城市为中心的沉浸式街区打造,依然需要应用耦合机制来扩展空间与业态边界。
首先,从场景拓展的视角出发,依托西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以传承、保护、利用文化资源为主线,推出西藏非遗艺术沉浸游、沉浸式乡村休闲游、非遗美食寻味游等线路与数字化产品,加强数字化、沉浸式、体验感强的文旅项目延伸到西藏广阔的空间场景中去,同步带动区域文旅新业态发展。
其次,从拓展新应用的途径入手,西藏多地要注重发挥传统技艺、游艺、体育、藏医药等门类非遗项目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吸引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同时,应用科技化手段进行虚拟共生的交互体验,借助“互联网+”结合创意元素拓展传播应用途径,线下线上融合,满足不同群体对西藏文化数字化转换的多样化需求。
最后,从探索新模式的路径切入,依托西藏丰富的数字化文化资源,提升网络传播效能,借助直播等方式引流非遗聚集区、研学基地、民族古村落等体验空间,借助节日进行跨文化传播,如端午节俊巴渔村的林卡文化体验,通过亲身体验西藏牛皮船的制作工艺,了解藏戏面谱的配色含义,乘坐牛皮船,感受西藏端午赛轮舟的独特水上娱乐项目,并参与牛皮船舞表演等活动,打造具有“一村一品”“一镇一韵”的特色旅游体验品牌与数字化产品,不断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新边界。
结 论
在数字化背景下,文旅发展已经跨越空间和时间,超越载体与本体属性,以技术促进游客对在地文化的交互方式、沉浸感受、文旅体验的感知革新与印象改观,用“心流体验”阐释数字文旅的沉浸机制。聚焦沉浸式展陈、沉浸式演艺、沉浸式街区的文旅业态表征,从西藏各大博物馆的视听图文、器物装置、虚拟景观等并置型体验中解读西藏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藏戏、史诗演艺、歌舞、剧本杀等线性叙事的故事性沉浸中提升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认同;借助场景镜像、聚身在场、光电置景等数字技术增强想象式沉浸,从西藏传统非遗技艺、体育、藏医药、古村落等非线性结构体验中彰显西藏文旅的独特魅力。促进文旅融合的深度实践,与非遗、研学、乡村游等业态耦合,使西藏文旅项目与产品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中脱离“唯技术论”的发展困境,拓展西藏沉浸式文旅的表现边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促进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CSIKSZNTMIHALYIM.Flow:the Psychologyof Optima Experience》,NewYork:Harper perennialModernClassics,2008(72)。
[2]张琰、郑霞:《浅析观众沉浸感和博物馆沉浸式展示要素》,载《东南文化》,2022(05)。
[3]《沉浸式业态跑出加速度——聚焦首届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新浪网,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3-04-24/doc-imyrmhzz4934342.shtml。
[4]赵文琪:《雪域长歌——西藏博物馆新馆历史与文化民俗展览述评,载《美术观察》,2022(09)。
[5]《走出去拓市场请进来强基础——西藏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调研》,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905/16/t20190516_32092906.shtml。
[6]邵苗苗:《寻味:高原烟火的美食符号》,载《新西藏(汉文版)》,2023(09)。
作者简介
化睿云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