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5版
智能体验下红色旅游产品开发
较于过去红色思想教育活动的单一性与红色旅游的耗时耗力,线上研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与灵活性。拓宽了受众群体,做到了寓教于乐。
  感悟长征——追寻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平台针对传统红色教育的平铺直叙展示进行了改进,以使用者为中心进行故事发布与故事朗诵。运用数字技术,将“传授型教育”转变为“表达式教育”,不仅对红色旅游进行了深度开发,也推进了红色教育的改革进行。
  平台通过“视听”结合,实现用户在游戏与诵读中对长征精神的沉浸式体验。平台通过“双线”结合,实现用户在双线研学中对红色研学旅游的灵活转换,创新了传统红色研学旅游方式,助力红色教育深度落实。
  (三)发展展望及建议
  “智能+红旅”不仅是对红色旅游产业的科技赋能,也是对智能行业的人文融合。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立足于互联网技术对传统红色思想教育、研学旅游活动的改革,通过二者深度融合,加强红色思想教育在青年群体中的深耕发展。“智行长征”的设计及运行带动了红色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也优化了红色旅游行业的发展态势。为其将来发展注入活力,培养了其一定的自我造血能力。
  1、筑牢思想,强化红色思想教育
  红色旅游并非赚钱工具,而是红色思想传播的重要形式。建议将平台纳入中小学红色思想教育的辅助工具中,借助智能的力量,培养青少年一颗赤诚之心。通过平台的红旅发布功能定期在社会面开展形式多元的红色旅游文化科普活动,让群众了解历史,感受历史。通过平台双线结合,定期在红旅从业者中开展红色旅游职业培训工作,让就业人员的专业性得以保障。
  2、落实法规,守住红旅发展底线
  目前,从立法情况来看,虽然现行的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对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与开发具有一定约束与指导作用,但我国仍然缺少针对红色旅游业专项设立的法律法规。建议在未来的法规设立中,设置专门的红色旅游相关法规应涵盖红旅行业的规则规范及红旅平台的运行标准以法律法规作为强制力保障,加强“因地制政”等特色法规的设计,为平安红旅发展筑牢底线。
  3、拓展融合,营造良性竞争氛围
  相较于过去线下为主的红旅发展模式,现今更应注重线下发展与科技媒体的“双线”助力。在平台运行中,应注重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搭建,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对于不同类型的红旅资源,建议专门分类建立相应网站,搭建“用户-网站-红旅基地”双重前台与后台关系。通过平台对红旅资源进行整合,营造良性竞争氛围,为用户提供专属的红旅平台,促进红色旅游科学、高效发展。
  4、互助共赢,合作帮扶协调发展
  我国的红色旅游资源总量丰富但分布不均,较多优质红旅资源受地形、交通制约难以发展。建议构建区域合作体系,运用经济发达区的资金流与客源与革命老区红旅资源形成互补。这样的两区互动既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区地优势,也一定程度实现了我们“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大目标。
  结 论
  红色旅游属于我国的特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思想教育的重要工具。立足新时代,我们更应用广阔的视角看待红色旅游的发展。智能旅游开发也正在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是未来红色旅游发展方向。在未来的红色旅游开发中,应注重政府、红旅基地、社会多方共同发力,实地考察、线上开发双线共同促进。只有在多角度、多层次的视野中,红旅发展才可以摆脱浮于表面的惯性,真正彰显其强大的历史底蕴。
  参考文献
  [1]张欣:《吉林省红色旅游沉浸式体验探析》,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13):36-38页。
  [2]冯研:《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探析》,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02):97-100页。
  [3]张坤:《新媒体视角下红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载《新闻研究导刊》,2023,14(09):153-155页。
  [4]蒋蕾、崔燕:《东北红色旅游现状、发展路径与传播策略》,载《社会科学家》,2023(10):54-58页。
  [5]陈丽、于义磊、逯栩彤:《沉浸式体验下辽宁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载《北方经贸》,2024(01):152-155页。
  [6]蔡媛媛、陈璇、艾卫平:《乡村振兴视野下农产品展销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以江西中医药大学“红旅燎原”管理平台为例》,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4(S2):19-21页。
  作者简介
  冯靖雯 长春工业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