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5版
生态文明视域下小学思政课环保主题的教学改革
贾 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首个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1]随着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到来,环境保护问题以全新姿态出现,成为需要重新审视并研究的重大课题。为推进小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生态成色,[2]需要以思政课为载体,将“环保大主题”纳入教育体系,着眼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环保认知,寓理于情形成学生的生态文明情感,聚焦深度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回归生活推进学生环境保护践行,使学生成为具有绿色环保素养、生态文明意识的时代新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和关键课程。[3]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是思政教师团队的靶向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均是关于环境教育的法条和纲要。从法条和纲要中可以明确感知:中小学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中小学教育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意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表述。五大素养中关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方面,涵盖了多角度培养学生社会公德的内容。《课标(2022年版)》要求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相互尊重、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要求,做社会的好公民,环保素养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4]与此同时,中华民族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环境保护问题全人类都在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双碳”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最新部署:要求生态文明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我国已经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确立了环保问题的重要地位,我们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做绿色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儿童阶段是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是成年后自觉行动的基点。道德与法治教师向少年儿童传授环保知识,增强少年儿童的生态文明意识,是思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是关系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千秋大业。如何对青少年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既是一件紧要且必要的工作,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实现环保教育的一项有效探索。
  主题内容大梳理,形成环保教育网格化体系
  “环保”是“环境保护”的简称,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指人类为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总称。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环境保护是“环保”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环保主题主要涉及“自然保护”“防止污染”“杜绝破坏”几大类,具体展现在不同年段的教材中,教材主题呈现螺旋向上、衔接有度。
  “绿色小卫士”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教学内容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细节化、生活化的渗透养成学生环保习惯,倡导做“环保小卫士”。“让生活中多一些绿色”主题是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旨在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常见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垃圾问题、气候变暖问题等,从学生所熟知的塑料垃圾入手,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文明飞速发展带来的“副产品”——环境污染,了解污染的现状及其重大危害;通过深入学习、实践活动在生活中逐步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爱护地球、共同责任”是小学《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