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3版
弘扬志愿精神 奉献西部热土
  最难忘的是他们悄悄问到了杜嘉灵的生日,为她亲手扎了一束零食花,花束上还有许多同学亲手写的话,那是杜嘉灵在二十三岁收到的最美、最甜的生日礼物。学生的每一个举动,令她感动的瞬间也明白,支教从来不是她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双向的给予与关爱。
  在张家川这一年,有太多的第一次悄然发生。第一次晚辅导、第一次改作业、第一次监考、第一次出考试卷、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参加期中表彰大会、第一次为自己的学生们指导朗诵、第一次线上上课……“在他们的青春里我有幸参与,更是为我自己的支教生活书写了美好的纪念。与其说我陪伴了学生们的青春一程,倒不如说我们相互陪伴,共同成长。”这一年也是杜嘉灵迅速成长的一年。
  很幸运来到张家川,遇到了一群很好的领导和同事们。初到张家川时,校长关切地询问他们习不习惯张家川这边的气候和饮食,还叮嘱说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随时跟他讲。校长总会在节假日慰问远在异乡回不去家的志愿者,志愿者生日,校长组织其他老师一起给他们过生日。
  杜嘉灵的同事们大多都是有一二十年教龄的老教师,她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初来乍到成为老师的她,像一个拥有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学生,“教学进度该上哪了,今天适不适合开新课,立体几何的这块内容怎么讲学生能理解?”杜嘉灵捧着在教学上各种各样的困惑向老教师们寻求帮助,老教师们会悉心指导,帮助她更快进步。在老教师身上,杜嘉灵看到了不同的教学风格,他们总会把自己的教学技巧倾囊相授,教她怎么写教案、怎么安排课时,怎么能够上“一堂好课”,教学相长,取其精华,这一年里杜嘉灵教学上的不断进步,离不开数学组每一位老师。工作之余他们会跟她聊天,讲近期发生的趣事,讲张家川的风土人情,做张家川的周末旅游攻略。
  在来到张家川之前,杜嘉灵曾心生胆怯,也会自我怀疑,总觉得自己的力量如萤火之光,微不足道,究竟能为这里的学生带来什么?一年即将过去,她找到了答案。生活上能一个人井井有条地安排好自己的一切。教学上,已经不再是当初写板书都会手抖的初生牛犊了,可以自如地完成一堂好课,更明白一个老师如何能上好一堂课。合理的环节设置,巧妙的情景引入、时间的准确把握、精简的课堂练习、细致的课后作业,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曾经觉得要完成这些可能会花上数年的学习磨练,但在这里的二百八十余天,已然让她在无数次的练习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手教师,完成了由学生到老师的蜕变。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我们都曾是一棵树、一朵云,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用微小的力量带动着另一棵树、另一朵云。”杜嘉灵非常诗意地表达着这一年的支教收获:我何其有幸能遇见这些孩子,在他们的青春里留下我的印记。在一年的朝夕相处里,他们让我收获了人生的最高评价——“榜样”,我很荣幸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榜样意味着我要做得更好,才能引领他们前进。希望未来的我们和他们,都能在人生的征途中,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心有繁花似锦!
  胡琼月:聚萤成光亦红烛
  从昆明到景谷的车程是八个小时,八个小时的盘山公路,腰酸背痛、饥饿难耐,很不好受。但是每次往返景谷,胡琼月依然将汽车作为首选交通工具,行走在景谷通往外面世界的第一条公路,看着周围的崇山峻岭,真的能深切感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对脱贫攻坚工作以及当地百姓的意义。另一方面,忍受身心双重疲惫,能迫使她不停地去思考,自己要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能让这里的孩子们走出大山的第二条路——求学的道路变得更轻松些,更稳妥些。正如她在支教日志中写到:“我走进大山,是为了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胡琼月所在的支教点在云南的景谷,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乡村振兴对口支援县。
  大学期间,胡琼月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师大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她产生了巨大影响,坚定了她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站好三尺讲台的信念。大学四年,胡琼月参加学校品牌志愿服务项目“知识援助行动”,多次暑期社会实践经历让她对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有了直观的了解。她觉得,在基层从事教学能真正看到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努力找出对策。同时,她也希望未来能够用自己的影响力去感染更多东南沿海的孩子,让他们愿意来到西部,留在西部,建设西部。
  胡琼月利用大四实习机会,申请回高中母校听课跟班实习。她以为自己会从事高中政治课教学,为此日复一日地熟悉课本、扎实备课、练习试讲……但到了支教点,却意外发现出现了挑战,她要教高中语文。服务地的需求远比自身意愿重要,面对挑战就要迎难而上,在尖刺上开出花朵。在学校的安排下,胡琼月跟着指导老师一遍一遍的磨课。在学习老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