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9版
基于教育公正伦理意蕴的江苏高考改革新政策思考
岗位的数量和质量也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新的资助方式和手段也应不断涌现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
  最后,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不足也是影响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善的重要因素之一。贫困生资助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然而目前江苏省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贫困生资助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导致资助工作的覆盖面和效果难以进一步提升。
  实现教育公正的“新”政策建议
  (一)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优化高考科目设置
  在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中,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增加到6选3,使科目组合数量扩大到12个;其次在选考科目的构成上,先要选择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的一个科目,然后根据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另外四个科目中选择两个科目进行组合。这种考试科目的设置,一方面扩大了学生和高校的双向自主选择权,提高了高中学业和入学考试之间的相关性;另一方面,有助于确保物理学和历史学在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地位,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前引导学科选择,根据人才培养和选拔方法,避免实践性学科选择的风险,有效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以满足国家人才需求。
  (二)优化评分方法,实现公平选择
  第一是提高结果的差异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将总分设置为750分,远高于当前课程480分的总分,可以更好地提高成绩的差异化,有效解决当前课程高考成绩持平的问题,也有助于缓解学生备考压力,减轻学生工作量。
  第二是避免功利化选科。为了保证文理科的基础,江苏高考新政策中明确规定:物理、历史是必须2选1的,其他4门课,考生可以结合高校的选科要求和自身的学习兴趣选择2门。通过对考试科目设置的优化设计,确保了物理和历史学科目在高等教育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重要性。“3+1+2”的模式,扩大了考生和高校的自主选择权,促进了文理渗透,最终能够积极引导在中国缺位严重的高中生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此项改革制度设计的初衷是秉承以生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同时,必选物理或历史,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两者作为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地位,规避功利化选科,保障人才知识结构基础。
  (三)完善综合素质评估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考评估标准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这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以考试成绩为单一标准的学生评价做法,采用“两依据一参考”的评价模式,即大学应根据标准化入学考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结果录取学生,并参考对中学质量的全面评估,建立差异化人才评估体系。
  江苏在这次高考综合改革中,评估内容涵盖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发展、身体素质、审美标准和劳动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多因素;评价结果,将原来的等级改为真正记录的综合质量档案,更加注重实施过程的规范性和公平性。通过真实记录、整理选拔、公开评议、档案形成四个程序,客观记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性和真实性。
  (四)优化考试录取方式,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录取过程公平是本次高考改革的亮点。录取环节突出考生差异化发展,通过录取机制建立多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确保每个考生都有进入大学的资格,给予考生更多被录取的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结 语
  综上所述,江苏高考改革从考试内容和考试科目选择为出发点,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以个性化的方式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江苏高考新政策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制度基础,且始终秉持科学的价值观,尊重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推进高考改革创新,维护了教育公正。
  参考文献
  [1]罗皖娟、王燕飞:《江苏高考改革背景下关于美术统考的思考》,载《艺术科技》,2020,33(21):195-196页。
  [2]邱宁:《现阶段高考改革的趋势与探索——试以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为例》,载《教育与考试》,2015(6):8-15页。
  [3]刘京:《江苏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索》,载《新课程导学》,2020(4):84页。
  [4]王凤:《高考招生改革的伦理公正性研究——以江苏省高考改革为例》,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作者简介
  王 凤 苏州城市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伦理学、思想政治与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