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7版
跨学科视角下音乐教育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3、灵活运用多元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差异
  面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风格与需求,教师应熟练驾驭多种教学方法,如一对一辅导、小组协作研讨、大班集体讲授等。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音乐。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挖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5、注重个别学生的心理关怀
  教师应对个别学生给予心理关怀,关注他们的情感波动,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克服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
  6、灵活调整教学进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调整教学计划,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挑战和乐趣。
  7、评价体系的多样性
  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方法要多样化,如笔试、面试、实践操作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音乐教育,培养他们浓厚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反思、总结经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以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四)多元化评价策略
  在音乐教育研究的视角下,跨学科教学法与多元评价体系的有机结合展现出显著的教育效能,具体表现在对学生音乐理解力的深化、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塑造以及师生互动关系的强化等方面。以下详述其具体表现及实现路径:
  1、深化音乐理解力与素养培育
  多元评价手段的应用使教师能够精准诊断学生的音乐素养状况,为定制化教学提供依据。比如,融合听觉、视觉及表演性评估,可全面考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如音高辨别、节奏感等)、审美鉴赏力(如对音乐风格、情感表达的理解),以及创造性表达(如作曲、即兴演奏、音乐剧角色塑造)等多方面的音乐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理解力的系统性提升。
  2、激发与维持学习兴趣
  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增强音乐教育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具体操作上,可设计包含音乐创作(如歌曲写作、电子音乐制作)、舞台表演(如音乐剧、合唱比赛)、知识竞赛(如音乐史、音乐理论测试)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任务,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示个人才华,进而激发并持续巩固其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3、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合多元评价框架,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资源来解析和应对音乐学习中的复杂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自我指导学习的习惯。
  4、强化跨学科背景下的师生互动
  鼓励多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音乐教育的评价过程,形成跨学科评价共同体,既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公正性,又促进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与对话。
  结 论
  综上所述,跨学科教学法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与前瞻性意义。这一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力提升音乐教育体系的综合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点燃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对其全面发展,尤其是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积极影响。要确保跨学科教学法在音乐教育中的切实贯彻与高效运作,教育行政部门与各级学校需加大对音乐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构建支持性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应持续精进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以满足实施高质量跨学科音乐教育的需求。展望未来,跨学科教学策略有望在我国音乐教育实践中扮演日益关键的角色,为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繁荣与进步贡献其独特力量。
  参考文献
  [1]陶潼:《跨学科融合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研究》,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3。
  [2]王子铭:《核心素养下的高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研究》,载《大众文艺》,2023(06)。
  [3]吴文文:《小学音乐民族类歌曲项目化的跨学科实践研究》,载《考试周刊》,2024(01)。
  [4]蒋鑫颖:《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跨学科教学研究》,载《试题与研究》,2023(21)。
  [5]杨睿:《中小学艺术课程跨学科教学策略》,载《甘肃教育》,2023(15)。
  作者简介
  李运春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音乐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