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90版
网络“丧文化”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引导策略研究
    学校可以举办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引导大学生欣赏和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

加强校园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传播正能量和积极信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其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推广网络文明公约、建立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抵制“丧文化”等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最后,家庭教育与社会支持。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关注有效需求,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压力,不管是现阶段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紧张,还是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等,有压力就会产生情感需求,应该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压力,增强心理素质。此外,大学生渴望与同龄人建立亲密关系,具有社交需求,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活动,促进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联系。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四方可以共同发力,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其一,做好生活保障。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社会各方应提供生活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生活辅导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其二,加强学业指导。针对大学生的学习问题,提供个性化的学业指导服务,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方法。
  其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面临着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问题。学校可以在大一时候就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服务,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同时,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资源,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蓄力赋能。
  (三)营造良好氛围,创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健康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文化氛围,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对积极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抵制网络“丧文化”的消极影响。
  一是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如仁、义、礼、智、信等,通过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是鼓励高雅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加强美育。学校可以加强高雅文化艺术类课程的建设,如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同时,举办高雅文化艺术活动,如音乐会、画展、戏剧演出等,提供更多接触和欣赏高雅文化的机会,引导大学生欣赏和追求积极向上的文化。
  三是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与引导,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监管,尤其是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清理消极的网络内容。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和辨别能力,引导他们理性看待网络信息和抵制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郝文斌、张鹏飞:《网络“丧文化”影响青年大学生的样态分析》,载《中国青年研究》,2020(10):106-111+118页。
  [2]赵本燕:《当代青年“丧文化”的典型特质、生成原因与引导路径》,载《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4):33-37页。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载《人民日报》,2022-10-26(001)。
  [4]李欣、彭毅:《符号化表演:网络空间丧文化的批判话语建构》,载《国际新闻界》,2020,42(12):50-67页。
  [5]马中红、陈霖:《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载《青年探索》,2016(03):2页。
  [6]毕红梅、幸晨欣:《“孔乙己文学”现象评析:文化表征、生成逻辑及引导策略》,载《思想理论教育》,2023(11):99-105页。
  作者简介
  王加栋 常州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