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创新路径:从“四力”赋能的视角探析
要让群众知晓,得到警醒,好的治理方式,要进行宣传与推广。提高影响力,要提升治理的实际效能,加强法治的应用水平,把好的治理方式拓展起来,把握好德治的民心基础,有效地结合法治与德治。
在公信力方面,评论是要表达建议,是思想性高度浓缩的新闻产品。提升公信力,要做到及时、正确、公允和科学。除此之外,还要锤炼脑力与笔力。脑力,指深入思考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应该注重解读政策和社会现象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笔力,指生动呈现评论内容。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使评论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提高影响力与公信力,锤炼脑力与笔力。可以使浅薄化和情绪化的现实困境得到改善,从而使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客观中立,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公信力。
在新华社《辛识平》栏目中,一档名为《让“两面人”难以遁形——从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谈起》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其评论内容从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出发,落脚于民生,与当时党内的反腐败斗争与清除“两面人”相结合,播出之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提升了影响力与引导力,善用了脚力与眼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信力与传播力,锤炼了笔力与脑力,让党的“政策理论落地寻常百姓家”。本档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也采用了漫画的形式,表达易懂,便于接受,既体现民生新闻电视评论站位的高度,也体现了其亲民度与贴近度。
(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位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是一切赋能的前提与基础。同样,民生新闻电视评论赋能,也不能脱离这个前提,不仅在技术手段上不能脱离既定的目的,在方法上也不能脱离既有的价值,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民生新闻电视评论的全过程中,不能忽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要把握评论的主流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民生新闻电视评论赋能。
在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要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抓“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以这些为基本的指南针,把握正确的方向,为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增添新内容与新生态。
在浙江钱江的《首席评论》中,一条名为《杰文津:一条考古新闻的三种读法》的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既有对文化自信的表达,也体现了民生关怀,在挖掘的文物及保护之外,还有相应的文化知识传播,体现出一种民族文明新形态。这条评论佐证着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切入点可高可低,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在里面,也体现了“说新闻”的特点,从而展现给群众如何看待既有事件解读,把新闻解读、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三者有机融合起来,让民生新闻电视评论既可以传递相关知识又可以帮助公众认知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华慧:《民生新闻主流化的变革之路》,载《记者摇篮》,2010(09):8-9页。
[2]谭克媛:《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载《西部广播电视》,2017(03):36-37页。
[3]关东雪:《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特点分析》,载《西部广播电视》,2014(03):36+46页。
[4]刘少航:《电视新闻评论〈向前一步〉民生功能实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21。
[5]张晓东:《电视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载《新闻窗》,2010(01):67-68页。
[6]刘薇:《电视评论——民生新闻主流化的必由之路》,载《记者摇篮》,2014(11):18-19页。
[7]张虹邻、包小红:《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载《新闻论坛》,2013(02):25-26页。
[8]潘新:《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评论特点》,载《新闻传播》,2011(12):166页。
[9]陈红旗、任碧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载《新湘评论》,2021(24):7-9页。
[10]刘晓军:《提升“四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载《郴州日报》,2024-01-20(003)。
作者简介
徐 萌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文化与传播
郭建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在公信力方面,评论是要表达建议,是思想性高度浓缩的新闻产品。提升公信力,要做到及时、正确、公允和科学。除此之外,还要锤炼脑力与笔力。脑力,指深入思考提供有价值的观点。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应该注重解读政策和社会现象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提供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笔力,指生动呈现评论内容。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使评论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提高影响力与公信力,锤炼脑力与笔力。可以使浅薄化和情绪化的现实困境得到改善,从而使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内容更加丰富,观点更加客观中立,不断扩大其影响力与公信力。
在新华社《辛识平》栏目中,一档名为《让“两面人”难以遁形——从反腐大戏〈人民的名义〉谈起》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其评论内容从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出发,落脚于民生,与当时党内的反腐败斗争与清除“两面人”相结合,播出之后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其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上,提升了影响力与引导力,善用了脚力与眼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公信力与传播力,锤炼了笔力与脑力,让党的“政策理论落地寻常百姓家”。本档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也采用了漫画的形式,表达易懂,便于接受,既体现民生新闻电视评论站位的高度,也体现了其亲民度与贴近度。
(三)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位置”“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这是一切赋能的前提与基础。同样,民生新闻电视评论赋能,也不能脱离这个前提,不仅在技术手段上不能脱离既定的目的,在方法上也不能脱离既有的价值,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彻到民生新闻电视评论的全过程中,不能忽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要把握评论的主流阵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民生新闻电视评论赋能。
在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要增强“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抓“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要以这些为基本的指南针,把握正确的方向,为民生新闻电视评论增添新内容与新生态。
在浙江钱江的《首席评论》中,一条名为《杰文津:一条考古新闻的三种读法》的民生新闻电视评论中,既有对文化自信的表达,也体现了民生关怀,在挖掘的文物及保护之外,还有相应的文化知识传播,体现出一种民族文明新形态。这条评论佐证着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的切入点可高可低,有相应的文化知识在里面,也体现了“说新闻”的特点,从而展现给群众如何看待既有事件解读,把新闻解读、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三者有机融合起来,让民生新闻电视评论既可以传递相关知识又可以帮助公众认知事件。
参考文献
[1]李华慧:《民生新闻主流化的变革之路》,载《记者摇篮》,2010(09):8-9页。
[2]谭克媛:《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载《西部广播电视》,2017(03):36-37页。
[3]关东雪:《电视民生新闻评论特点分析》,载《西部广播电视》,2014(03):36+46页。
[4]刘少航:《电视新闻评论〈向前一步〉民生功能实现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21。
[5]张晓东:《电视新闻评论的创新策略》,载《新闻窗》,2010(01):67-68页。
[6]刘薇:《电视评论——民生新闻主流化的必由之路》,载《记者摇篮》,2014(11):18-19页。
[7]张虹邻、包小红:《浅议电视民生新闻评论》,载《新闻论坛》,2013(02):25-26页。
[8]潘新:《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评论特点》,载《新闻传播》,2011(12):166页。
[9]陈红旗、任碧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载《新湘评论》,2021(24):7-9页。
[10]刘晓军:《提升“四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载《郴州日报》,2024-01-20(003)。
作者简介
徐 萌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媒体文化与传播
郭建军 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2023级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