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旅游民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发展研究
中,尤其是具有丰硕非遗资源的阳朔、三江、融水、南宁等地,突出打造非遗民宿品牌,对于推动非遗活化传承的民宿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和奖励。
2、建立制度保障
统筹协调区内民宿与非遗相关管理部门,如区文旅厅、非遗保护中心、各地博物馆等,建立民宿与非遗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出台民宿与非遗协同发展保障制度文件。同时,通过政府搭台,鼓励专业院校、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民宿和非遗发展,形成共促共进合力。
3、强化营销推广
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营造广西“非遗+民宿”主题氛围,结合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如壮族三月三、侗族花炮节、瑶族盘王节等,开展入住民宿体验非遗系列活动。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对非遗节庆活动进行直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非遗和民宿相关产品进行销售,塑造广西“非遗+民宿”文旅旅游形象。
(二)打造“非遗+旅游民宿”特色主题产品
1、非遗元素+民宿设计
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民宿的建造设计过程中,让非遗文化渗透到民宿场景氛围,让游客在入住民宿的每一处都可以感受到非遗文化。如在民宿公共区域或客房中,将壮族铜鼓舞、京族独弦琴等表演类非遗的乐器摆放其中,将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竹编等非遗制作过程通过挂墙图画进行展示等。
2、非遗展示+民宿体验
将非遗技艺展示融入到民宿场景中,丰富民宿入住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在民宿开展如壮锦制作、陶器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学唱彩调、邕剧等非遗戏曲和曲艺,试穿壮锦等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制作并品尝米粉、龟苓膏等非遗美食,让游客同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真实场景中感受非遗文化。
3、非遗商品+民宿场景
民宿不仅可以提供住宿功能,同时可以为非遗商品提供传播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产性属性,部分非遗资源可以产出各类商品,可通过民宿进行展示和售卖。如钦州坭兴陶艺制品、壮锦制品等均可以在民宿的公共区域进行展示,游客在欣赏非遗制品的同时,还可以将非遗商品带回家继续感受其文化魅力。
(三)积极培养复合型高质量数字文旅人才
1、职能部门人才培训
发挥各地文旅部门、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机构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和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的培训活动。如在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职能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招募愿意从事非遗技艺传承和保护的人员,开展专项技艺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传承人较少的非遗技艺,更应该通过职能部门协调及早寻找合适的非遗传承人。
2、专业院校对口培养
非遗的活化传承与旅游民宿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而相关专业院校则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复合型文旅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相关院校的专业优势,为广西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发展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3、企业协会转化输送
与民宿及非遗相关的行业企业,如非遗制品生产企业、旅游酒店等,本就拥有民宿与非遗相关人才,在民宿管家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组织也应发挥其平台作用,如广西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广西非遗保护发展协会等,可以组织民宿从业人员与非遗传承人等开展素质和能力提升培训,助力行业人才培养。
结 语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也将逐步深入,广西在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均拥有特色区域发展优势,二者的互动发展前景广阔,其发展经验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石美玉、詹雪芳:《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载《旅游学刊》,2024,39(03):12-15页。
[2]宋瑞:《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何以相促》,载《旅游学刊》,2024,39(03):10-12页。
[3]余菲菲:《池州旅游民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载《旅游纵览》,2023(01):192-196页。
[4]任爽、梁振然、殷敏:《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开发策略》,载《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3,43(02):343-350页。
作者简介
田冬雨 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民宿、旅游文化
2、建立制度保障
统筹协调区内民宿与非遗相关管理部门,如区文旅厅、非遗保护中心、各地博物馆等,建立民宿与非遗协同发展联席会议机制,出台民宿与非遗协同发展保障制度文件。同时,通过政府搭台,鼓励专业院校、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参与民宿和非遗发展,形成共促共进合力。
3、强化营销推广
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营造广西“非遗+民宿”主题氛围,结合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活动,如壮族三月三、侗族花炮节、瑶族盘王节等,开展入住民宿体验非遗系列活动。发挥新媒体平台传播作用,对非遗节庆活动进行直播,同时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非遗和民宿相关产品进行销售,塑造广西“非遗+民宿”文旅旅游形象。
(二)打造“非遗+旅游民宿”特色主题产品
1、非遗元素+民宿设计
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民宿的建造设计过程中,让非遗文化渗透到民宿场景氛围,让游客在入住民宿的每一处都可以感受到非遗文化。如在民宿公共区域或客房中,将壮族铜鼓舞、京族独弦琴等表演类非遗的乐器摆放其中,将侗族木建筑营造技艺、竹编等非遗制作过程通过挂墙图画进行展示等。
2、非遗展示+民宿体验
将非遗技艺展示融入到民宿场景中,丰富民宿入住体验活动,让游客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在民宿开展如壮锦制作、陶器制作等非遗体验活动,学唱彩调、邕剧等非遗戏曲和曲艺,试穿壮锦等少数民族特色服饰,制作并品尝米粉、龟苓膏等非遗美食,让游客同非遗传承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在真实场景中感受非遗文化。
3、非遗商品+民宿场景
民宿不仅可以提供住宿功能,同时可以为非遗商品提供传播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生产性属性,部分非遗资源可以产出各类商品,可通过民宿进行展示和售卖。如钦州坭兴陶艺制品、壮锦制品等均可以在民宿的公共区域进行展示,游客在欣赏非遗制品的同时,还可以将非遗商品带回家继续感受其文化魅力。
(三)积极培养复合型高质量数字文旅人才
1、职能部门人才培训
发挥各地文旅部门、非遗保护中心等相关机构平台优势,积极开展民宿经营管理人才和非遗传承保护人才的培训活动。如在非遗传承人培养方面,职能部门应积极搭建平台,招募愿意从事非遗技艺传承和保护的人员,开展专项技艺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于一些传承人较少的非遗技艺,更应该通过职能部门协调及早寻找合适的非遗传承人。
2、专业院校对口培养
非遗的活化传承与旅游民宿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专业人才,而相关专业院校则是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将数字化技术融入到复合型文旅人才的培养中。要充分发挥桂林旅游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相关院校的专业优势,为广西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互动发展培养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
3、企业协会转化输送
与民宿及非遗相关的行业企业,如非遗制品生产企业、旅游酒店等,本就拥有民宿与非遗相关人才,在民宿管家及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行业协会组织也应发挥其平台作用,如广西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广西非遗保护发展协会等,可以组织民宿从业人员与非遗传承人等开展素质和能力提升培训,助力行业人才培养。
结 语
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也将逐步深入,广西在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均拥有特色区域发展优势,二者的互动发展前景广阔,其发展经验也可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石美玉、詹雪芳:《旅游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中国经验》,载《旅游学刊》,2024,39(03):12-15页。
[2]宋瑞:《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何以相促》,载《旅游学刊》,2024,39(03):10-12页。
[3]余菲菲:《池州旅游民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载《旅游纵览》,2023(01):192-196页。
[4]任爽、梁振然、殷敏:《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异及开发策略》,载《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23,43(02):343-350页。
作者简介
田冬雨 梧州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民宿、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