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2版
黄陵:集体经济强筋骨 庄户人家喜事多
刘 玲 张凌云
  近两年,延安市黄陵县通过“两包两带”工作机制的推动,不仅塑形,更重铸魂,在乡村振兴中形成以苹果为主导,翡翠梨、中药材、食用菌等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在学用“千万工程”经验过程中,以建设省级示范村、市级重点村为抓手,形成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和乡村治理“十有十无”等黄陵模式。如今走在全县乡村,处处是看不完的新产业、新举措和美丽宜居乡村的新气象,乡村振兴的活力动力在黄陵被彻底激发。

  在延安市黄陵县各个村庄,产业发展的蓬勃之势和扑面而来的村民精气神儿让记者应“新”不暇: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等做法新型推动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壮大;苍术种植、“五新”果园、新品种樱桃园、梅花鹿养殖等新产业渐趋成熟;秦创园(轩辕)科技平台为产业赋能;“十有十无”乡村治理方式让村民受益;石腰子棍棍面一条街、刘家川和韩庄的露营基地等代表和美宜居乡村的典型持续增加……
  通过“千万工程”引领,黄陵县形成村村有样板、户户能依靠的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产业旺,美景如画果飘香,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两包两带”工作机制新
  走进黄陵各村庄,听到村干部、村民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两包两带”。自2022年11月开始,黄陵县将全县105个村划分为24个片区,建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党员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单位党员主要负责人为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包村,强村带弱村、大户带小户主要内容的“两包两带”工作机制,集聚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两年来,在“两包两带”工作机制带动下,村民们在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神话,创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多个黄陵模式。在阿党镇丁村,除了葡萄、果园、酱菜等产业,村民们最先给客人介绍的一定是村中医卫生室。由原来的村卫生室改造后,这里有三张中医按摩床,医生是从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高晗。每天下午,高晗医生会从镇医院回到村里,村民就可以在这里拔罐,艾灸,做诊疗,为村民的健康身体谋福祉,加强了村级医疗建设。这其实就是“两包两带”机制推行,在乡村振兴各个方面发力的成果之一。
  2023年,丁村修建了25个高标准葡萄大棚,栽植了阳光玫瑰、巨峰和辽峰等葡萄品种。这片40亩的村集体葡萄园,配有支架、滴灌、自动卷帘等现代化设施。盛产期后,亩均产量5000斤至8000斤,亩均产值约8万元。
  记者在丁村还看到了年产30万斤的酱菜厂,地里埋的大坛子一个能装1000斤酱菜,不但能消化本村种植的萝卜、豇豆、辣椒、莲花白等蔬菜,还要从周边村子采购,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子村民增收。
  包村干部陈雷告诉记者,丁村除了这些稀奇产业,还有一绝,代表着最先进的栽种技术。记者看到,苹果树的主干是斜着生长,树看起来更细小一些,只留5个主枝。据介绍,这种果园比常见的矮化密植园要更增收,亩均栽植222棵树,比正常矮化密植园多栽植112棵,但苹果商品率能达到95%,亩均收益更高。
  2023年,丁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
  在黄陵县店头镇,16个村结成8个对子,实现了“飞地置业、抱团发展、联合经营”,全镇83个大户带动418个小户,“两包两带”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包村领导和县乡村振兴“特派专员”在实用性村庄规划的指引下与村民一起谋发展方向,助力产业发展驶入快速路。
  数据显示,黄陵县自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两包两带”工作机制以来,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累计实施项目346个,撬动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