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7版
新时代陕西旅游演艺的创新发展
    《延安保育院》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业剧场中上演的大型演艺,以恢弘场景、磅礴气势、跌宕故事,让游客感受强烈的震撼与冲击力。相较之下,场景较小、演出时间较短、观看距离较近的轻量化微演艺,则让游客拥有更加亲近的文化体验。微演艺因为体量较小,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从而不断推陈出新。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演艺节目已经经过数次迭代升级,新添了《簪花仕女舞》《万邦来朝》《长相思》《琵琶行》等微演艺演出,为游客带来新体验。微演艺还走出景区,走上街头等城市空间。西安南门城门洞内的乐队演出,歌手与周围的观众友好互动,为古城注入了艺术气质。
  旅游演艺让文化“活”起来
  近年来,不论是春晚节目《山河诗长安》,还是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抑或是《长恨歌》带来的顶级BE美学。一个个演艺IP的“出圈”,让陕西的文化魅力展现在世人眼前。旅游演艺将静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真正让文化“活”起来,从而开创了陕西文艺新境界,出现了几个特点:
  首先,旅游演艺与景区深度链接,互相成就。旅游演艺与演出景区,共享相同文化主题,具有极强适配性。“旅游演艺是文化‘在地性’的最佳表达方式之一。”景区蕴含的历史文化,需要演艺艺术化地激活并加以呈现;演艺则以景区所承载的“在地性”文化为基础,进行开掘。《长恨歌》在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圣地华清宫上演,《欢乐之声》驻场于丝路欢乐世界的琴音剧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在南门登场。游客来到景区,不仅可以游览历史人文景观,还能观赏到呈现同一文化主题的演艺。
  其次,演艺大胆吸纳各种艺术门类,具有“融”的特性,突破了单一的文艺表演形式,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的文旅观演新体验。张艺谋担任总导演的《无界·长安》中,八个段落采用了秦腔、皮影、老腔等不同文艺形式。金延安景区的《延安十三年》虽以舞蹈为主,但也融入了信天游、腰鼓、三弦等。陕西旅游演艺注意融入陕西文艺形式,因而使游客在观赏中,与三秦文化链接加深一层。
  不可忽视这些“出圈”演艺IP有沉浸式体验。现代人们在旅游中的参与需求越来越强烈,文化体验热度也越来越高。“不倒翁小姐姐”的一眼万年,让人欣喜。“盛唐密盒”的两位大人抛出问题,台下游客们开动脑筋。演艺IP广受欢迎的背后,是游客参与互动的需求被看见。与静态观赏相比,沉浸式演艺让游客由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产生了更多情感共鸣,从而拥有一段难忘的旅途回忆。
  科技激发旅游演艺创新活力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旅游演艺的创作与表现手法创新发展。全息技术、人工智能、VR、AR等现代科技,已经成为激发旅游演艺创新活力的手段,不仅让演艺的舞台景观充满美学意味,而且为游客带来真实可感的沉浸式体验。
  旅游演艺是一种场景化产品。它需要通过空间与氛围的营造,打造出新颖的场景来吸引观众。现代科技助力旅游演艺创造出更加虚实相生场景,让游客拥有身临其境的独特感受。《长恨歌》演出十九年,常演常新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冰火版《长恨歌》在场景营造上下足了功夫,古典飞檐上霜雪铺陈,倒挂着晶莹剔透的冰凌。在电声光技术的加持下,“渔阳鼙鼓动地来”之时,湖面上熊熊火焰喷涌,在场观众感受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仿佛一下子穿越到历史现场。
  科技不仅助力于旅游演艺舞台升级,还让观众的座位形态有了变化。不同于传统剧场中的固定座位,一些旅游演艺以双重机动设计,让座位可移动。《驼铃传奇》将观众席置于一个可360度旋转的巨大圆盘上,四周由多个舞台环绕。幕间转场时,座位会整体缓慢移动至下一个舞台前,也因此被称为“会跑的实景演艺”。在《西安千古情》演出过程中,座位会配合剧情左右移动,便于“兵马俑”从台上走到观众席中,马匹和骆驼就在观众身边的廊道上奔跑而过。置于动态的座位之上,观众得以更好地与舞台进行交流,从而获得更强烈的视听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