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7版
新时代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政府引导,为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指明方向
  一是完善战略规划。针对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制定和出台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指导意见。不断优化顶层设计,构建集政策框架、发展规划、引导机制与保障措施于一体的综合制度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清晰的定位导向,确保其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能够精准发力。同时探索形成以政务服务审批平台为基础,建设集政策宣传、涉农规划公开、项目申报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涉农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让企业更便捷地了解和享受各项政策。探索政府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采取先建后补、生态补偿、基金引导、购买服务等形式,吸引民营企业参与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项目的建设和运行维护。
  二是强化工作领导。进一步发挥乡村振兴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的作用,制定引导民营经济参与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加大对“万企兴万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宣传作用,全方位地宣传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和先进事迹,树立典型、推广经验,进一步鼓励有情怀、有想法的民营企业回归农村,反哺农村。[4]
  (二)强化要素支撑,为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保障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用地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乡村振兴专项新增建设用地相关政策,进一步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足量预留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和机动指标,对民营企业使用农村用地指标给予相应配套奖励;积极探索尝试,引导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整体租赁、合作开发等模式,有效激活并合理利用农村闲置的住房及宅基地,激发乡村经济的内在活力;鼓励农户进行中长期土地流转。
  二是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供应链金融,建立“政银担”合力支农、风险共担机制;加强针对农业产业的信贷创新,出台专项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政策;以“政府增信+银政共管”为原则,建立健全政策性担保体系;探索特色农业保险新模式,增加农业险种,帮助农业企业防范自然灾害风险。
  三是进一步做好乡村人才支撑。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退伍军人、大学生回乡创业、扎根农村;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充分依托本地技校、职校、部门培训机构及下乡企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
  四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情,引导民间资本深度参与水利、电力、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同时,优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布局,特别是强化农村交通与物流网络的构建,通过增设县级仓储物流中心、农村快递公共服务站点等措施,彻底打破农村物流“瓶颈”,确保农产品上行与消费品下行的双向畅通,真正实现农村物流的“无缝对接”。
  (三)破除思维定势,为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破除障碍
  一是增强民营经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教育引导民营企业破除“坐等政策、吃补贴、被迫支农”的错误思想。落实好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涉农民营经济人士纳入人大、政协队伍,鼓励有条件的村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入村两委任职或挂职。
  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和村民、村集体树立“共赢”意识。引导民营企业科学构建和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形成常态长效的利益联结机制。[5]
  三是鼓励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方式。破除思维定势,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新渠道,解放民营企业的活力,引导民营企业融入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格局。深化校企联动,探索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有效缩短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转化周期,加速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民营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驱动民营经济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载《人民日报》,2022-10-26(001)。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3-07-20(001)。
  [3]李颖:《新时代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若干思考》,载《新西部》,2023(04):93-95页。
  [4]邢真、亓艺桦:《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载《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15):180-183页。
  [5]龚晨:《民营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价值、驱动因素与对策》,载《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21(03):75-80页。
  作者简介
  刘晓露 中共益阳市委党校统战理论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统战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