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3版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肇兴侗族大歌

客慕名而来,已经成为肇兴侗寨黔东南旅游业的闪亮的名片。贵州黔东南抓住这旅游资源特色,充分发挥传统民族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提高肇兴侗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动调整旅游资源,改变发展模式,采取民居旅游、公园景区、农业旅游的理念,积极主动拥抱旅游时代,拓宽建筑旅游增收渠道。
  从旅游民俗文化价值来看,肇兴侗寨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还富有旅游民俗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当地歌舞和祭萨堪称一绝。祭萨是为了纪念先民而举行的活动,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举行。旅游者通过观看民族歌舞、祭萨仪式使得全身心得到放松,达到解压的目的,同时也能第一时间观赏当地的民俗风情。作为歌舞盛地的肇兴侗寨,一直流传着“歌养心,饭养身”的俗语,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歌唱用来滋养心灵的,而米饭是用来滋养身体。[4]通过歌舞以及祭萨活动中,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使得整个侗寨呈现出喜庆和祥和的氛围,与此同时肇兴侗寨的旅游业得到了发展。
  从旅游社会文化价值来看,肇兴侗寨是全国第一大侗寨,国内外人士被特别的侗族民族文化所吸引。为了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肇兴侗寨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加强各民族内部的交流、交往、交融,增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强化了民族旅游地区的发展势头,推动民族文化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使肇兴侗寨的文化旅游的发展迈向了新的阶梯。
  肇兴桐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黎平县地理地貌多为山地、喀斯特。侗族以水稻为主,因此在村寨选址上会偏向于河谷地带,盘山环绕的道路,路况不明,道路两旁狭窄,因此,肇兴侗寨将主要寨门设立在东西方,作为进出村寨的主要通道。村寨属于盘山道路,存在路况差、道路狭窄等问题,使得该路线几乎很少使用。
  水系环境在侗寨景观特征中属于极其重要的元素。肇兴侗寨的水系主要包括河流、山泉古井、引水渠道、水池、堰塘。随着肇兴侗寨旅游业的发展,肇兴侗寨的水系环境受到了旅游开发和城市化设计思维等的影响,从自然循环到消失,使得其逐渐变为景观附庸。而道路硬化、居民扩建占地,也加剧了侗寨水系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住宿和餐厅规模小以及娱乐活动不够,难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5]
  (二)民俗文化日渐消失
  肇兴侗寨中鼓楼和侗族大歌就是当地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凝聚着当地的日常生活。在调研中发现侗寨内商业气息浓厚,更加倾向于对鼓楼的装饰,而忽视了背后传统民族文化的表达。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投入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是长期投资,需定期维护和加强后期推广。[6]民族文化需要代代相传,更需要活态的文化传承方式。
  在肇兴侗寨进行访谈时,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提及民间为了满足东道主的需求,对侗族大歌进行改编曲目以及采用现代音乐模式的方式以供旅游者娱乐,这样做导致侗族大歌原有的演奏风格和语音发生变化,无法展现和传承侗族大歌的意蕴。[7]值得注意的是,地处偏远的肇兴侗寨没有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对外面的人不信任,对本民族文化保护意识也不够。由此带来了一系列后果,比如日常生活空心化,丧失了对乡土的认同、侗寨的认同、风俗习惯的认同,将原有的传统民族文化的气息日益消散。
  (三)商业气息浓厚,本土文化渐失
  当地的村民是侗寨的民族文化的传播者,侗寨的旅游形象的塑造限制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忽视了民族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过度的商业化不仅影响了侗寨的旅游形象和服务水平,还侵蚀了其本真性。如侗寨的芦笙会活动本应是一项展现侗寨原生态民风民俗的本真性活动,却因旅游公司不拨款,而需村民自发捐款维持;景区内商铺数量增加,旅游纪念品同质化严重以及大量的宣传广告充斥着景区,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使得侗寨原有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逐渐淡化;[8]同时,旅游公司红利发放不到位,使得远离主街道的农民更倾向于选择在家务农或外出务工,而非参与旅游活动,进一步削弱了侗寨旅游的本真性魅力。
  商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民族旅游地区的发展,但是过度商业化会严重损害游客的文化体验。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