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82版
基于SWOT分析的榆林市非遗文化与文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研究
    榆林市级非遗“清醮会”活动

路、高速公路、省级公路等为主体的立体网络交通,优越的交通环境为榆林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文化旅游提供了黄金机遇。
  2、非遗文旅资源丰富
  目前榆林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项、省级66项、市级211项、县级565项,[3]包括传统音乐、传统美术、民间舞蹈、民间文学等门类,涵盖中国非遗名录全部门类。另外,榆林市现已建成59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包括9家4A级、49家3A级、1家2A级和1个省级度假区,[4]实现每个县区都有自己的A级景区的新局面。
  3、非遗文旅活动多彩
  近年来,榆林市通过“非遗+”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形成“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两大节庆品牌。其中“清爽榆林”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自2016年举办以来,紧扣“清爽”主题,把各类文化活动、体育赛事、民俗演艺、特色美食、乡村旅游等旅游促销活动相结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每年的“陕北榆林过大年”融合了陕北民歌、陕北秧歌、绥德石雕、榆林小曲等众多非遗项目,是榆林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此外,榆林古城陆续引进了7项国家级、5项省级、8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在榆林老街定期开展常态化展演活动。
  (二)不利因素(Weaknesses)
  1、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榆林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禀赋优越,但由于各县区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有别,部分地区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存在缺、散、少、弱、差现象。[5]当地部分乡村旅游景点的街道、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消防设施和通信设施等不能适应乡村旅游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遗文旅的创新发展。
  2、非遗文旅融合深度不够
  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旅游企业积极推动“非遗+旅游”,但是在实践中往往未将非遗列入企业发展规划或战略,只是挑选一些被列入非遗名录的“畅销”项目进行展示,作为宣传的噱头,并未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例如,非遗进景区是非遗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很多景区只是将非遗作为一种文化展示或者表演的项目,缺乏对非遗项目的深入理解与文化挖掘,导致非遗文旅产品单一,且存在较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3、社会知晓率较低
  通过问卷调查,获得了131张有效问卷,问卷设计的问题之一包括榆林市1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感知程度,即榆林小曲、陕北秧歌、陕北民歌、靖边跑驴、清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