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汽:商用车的另辟蹊径
德创未来概念车“曜灵”
走进德创未来的办公楼,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提到德创未来创新发展模式,李满介绍说,“德创未来是轻资产企业,它的生产依托陕汽,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研发人员。目前,德创未来已从最初的200人规模发展到700人,高端人才占比达60%以上,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子电器架构、新材料等创新团队都是以成熟的高技术研发人员为核心开展业务,取得多项突破性研发成果。”与以往方式不同,德创未来采用团队跟投的股权激励方式推进项目孵化,将创业团队、关键核心技术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荣辱与共,这种方式极大激发了创业创新创造热情,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主动研究项目技术堵点、更加关注客户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积极性,迅速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产品场景应用。“我们总能最先知道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李满说,“这全归功于德创未来全新的直销模式,在这里,包括研发人员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销售员,他们实时感知客户需求、市场动态,并迅速反馈于产品的改良改进之中。”
为了进一步积蓄发展势能,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德创未来采取整车项目实施股权融资,关键技术领域实施技术合作战略,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成功开展了两轮社会融资,共获得6.4亿元发展资金,充足的资金极大地支撑了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也得到掌控,市场份额实现新的突破……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德创未来作为陕汽创新发展模式融合体和试验田的巨大优势,更为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趟出了一条实践之路。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为了更好地在海外推广重卡产品,陕汽于2009年发布了重卡海外品牌——SHACMAN。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让陕汽重卡在国际上拥有着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据了解,陕汽在中亚地区中国重卡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稳居中国重卡品牌第一位;在塔吉克斯坦,每两辆中国重卡中就有一辆来自陕汽。
陕汽“一国一车”策略最大特色在于,能够为每个国家单独量身定制产品。比如,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相对较大,就需要用牵引车来进行长途物流运输;而塔吉克斯坦机电项目比较多,则对自卸车的需求量更大。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为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陕汽积极践行“两个关注”理念,即“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海内外车型、工况环境等因素,从产品、服务、配件、智能网联等方面深入研究,精准研发,为客户量身打造车辆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面对中亚市场不同的客户需求,陕汽还加大力度对当地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在中亚地区持续扩大自卸车领域优势,同时重点加大对公路用车市场开发力度,基本形成了以自卸车为主,牵引车销量和占比不断提升,载货车、专用车稳定贡献增量的产品结构。“一国一车”产品策略的实施,使得陕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得到提升,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承担着更多任务,彰显了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结 语
时至今日,陕汽控股已是我国知名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从1968年在陕西宝鸡岐山开工建设起,它经历过建厂初期的艰苦奋斗,也曾面对过市场经济大潮和国企改革等重大挑战,但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陕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2035战略”引领下,陕汽聚焦核心技术,正向研发,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在汽车产业发展赛道上,与时俱进地将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的时代,陕汽——一家传统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感谢陕汽控股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走进德创未来的办公楼,现代简约的装修风格,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提到德创未来创新发展模式,李满介绍说,“德创未来是轻资产企业,它的生产依托陕汽,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研发人员。目前,德创未来已从最初的200人规模发展到700人,高端人才占比达60%以上,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系统、电子电器架构、新材料等创新团队都是以成熟的高技术研发人员为核心开展业务,取得多项突破性研发成果。”与以往方式不同,德创未来采用团队跟投的股权激励方式推进项目孵化,将创业团队、关键核心技术人员利益与企业利益捆绑,荣辱与共,这种方式极大激发了创业创新创造热情,充分调动了研发人员全过程参与项目管理、主动研究项目技术堵点、更加关注客户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积极性,迅速提升了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产品场景应用。“我们总能最先知道客户需要的是什么。”李满说,“这全归功于德创未来全新的直销模式,在这里,包括研发人员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销售员,他们实时感知客户需求、市场动态,并迅速反馈于产品的改良改进之中。”
为了进一步积蓄发展势能,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德创未来采取整车项目实施股权融资,关键技术领域实施技术合作战略,仅用两年多时间就成功开展了两轮社会融资,共获得6.4亿元发展资金,充足的资金极大地支撑了企业研发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关键核心技术也得到掌控,市场份额实现新的突破……这一系列成就的取得,充分彰显了德创未来作为陕汽创新发展模式融合体和试验田的巨大优势,更为传统汽车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趟出了一条实践之路。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为了更好地在海外推广重卡产品,陕汽于2009年发布了重卡海外品牌——SHACMAN。2013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让陕汽重卡在国际上拥有着越来越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据了解,陕汽在中亚地区中国重卡品牌的市场份额已超过40%,稳居中国重卡品牌第一位;在塔吉克斯坦,每两辆中国重卡中就有一辆来自陕汽。
陕汽“一国一车”策略最大特色在于,能够为每个国家单独量身定制产品。比如,哈萨克斯坦国土面积相对较大,就需要用牵引车来进行长途物流运输;而塔吉克斯坦机电项目比较多,则对自卸车的需求量更大。
中亚地区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为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客户个性化需求,陕汽积极践行“两个关注”理念,即“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海内外车型、工况环境等因素,从产品、服务、配件、智能网联等方面深入研究,精准研发,为客户量身打造车辆整体解决方案,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面对中亚市场不同的客户需求,陕汽还加大力度对当地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在中亚地区持续扩大自卸车领域优势,同时重点加大对公路用车市场开发力度,基本形成了以自卸车为主,牵引车销量和占比不断提升,载货车、专用车稳定贡献增量的产品结构。“一国一车”产品策略的实施,使得陕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不断得到提升,在服务国家大局中承担着更多任务,彰显了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结 语
时至今日,陕汽控股已是我国知名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从1968年在陕西宝鸡岐山开工建设起,它经历过建厂初期的艰苦奋斗,也曾面对过市场经济大潮和国企改革等重大挑战,但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迎来新的机遇。2016年,陕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在“2035战略”引领下,陕汽聚焦核心技术,正向研发,实现从满足需求到引领需求,在汽车产业发展赛道上,与时俱进地将一个传统的制造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改造,顺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新的时代,陕汽——一家传统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正在焕发出新的活力,将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感谢陕汽控股对本次采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