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6版
陕西: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一极
    汉德公司生产现场

标准化试点及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西安比亚迪“海鸥”“护卫舰”“仰望U8”新车型,目前已成为全国一流汽车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第一品牌,竞争优势明显。西安吉利和宝鸡吉利的“奔驰smart”“银河L7”“星越L”等车型产销量迅速攀升。法士特重型变速器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八年居全球行业第一,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汉德车桥在中重型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八年居国内行业第一。
  产业链集聚效应突现。经过二十年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陕西已形成以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在产业布局上,以关中汽车产业带、陕北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聚区、陕南专用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和多个汽车产业集聚区的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构建的“一带两翼多园”汽车产业新布局正在形成。整车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配套企业以众迪锂电池、三星环新动力为代表,均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西安比亚迪已经具备了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供应体系,同时还建设了电机、电控项目,推动比亚迪零部件制造事业部公司化转型,扩大了本地配套规模。宝鸡吉利发动机、三星环新10GWh电池、越博动力、法士特新能源汽车变速器、汉德电动车桥等项目相继建成,极大促进陕西省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助力构建“一带两翼多园”的汽车产业总体新布局。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等颠覆性技术,迎来产能爆发式增长。在智能网联和汽车后市场领域,陕汽与西安交大合作研发的“天行健”车联网系统,为客户带来良好体验,创造了新的盈利点,成为重卡行业的“明星产品”。陕车智联围绕技术研发、测试认证、车路协同,在自动驾驶领域突破了诸多关键技术,西咸新区启动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成为西北首个全域开放智能驾驶商业化区域。特来电在充电桩领域具备国际技术水平,其首创的电动汽车群智能充电技术,已获得1071项技术专利,其主动柔性充电的特性大幅提升了充电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新能源科技创新领域,西安集聚了华为研究院、西安芯派新能源汽车动力控制研究院、法士特技术中心、比亚迪西安综合研发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到创业服务的创新平台示范体系。
  2027年,全产业链产值过万亿
  陕西省确立汽车产业发展新目标
  记者获悉,陕西省先后制定印发了《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规划》《陕西省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陕西省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专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划举措。总体规划是加快构建“一心引领、多点支撑、区域协同”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全链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把陕西省建成全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强省。
  根据规划,到2025年,陕西汽车产销力争达到200万辆以上,省内汽车配套率达到45%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000亿元。全省以新能源汽车为方向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力稳居全国前列。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力争突破150万辆,动力电池核心部件规模突破100GWh,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等关键部件协同发展。
  2024年8月,由陕西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陕西省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该方案提出,“计划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力争突破150万辆,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全省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规上企业数量力争达到300户,产业链规上工业产值力争突破4000亿元,带动全产业链产值过万亿。”为加快推动陕西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突破发展,以“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赋能陕西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壮大产业集群规模,抢先布局新领域、新赛道,该《方案》明确了陕西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下一步发展目标:到2027年,力争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体量规模、质量效益、竞争能级的全面突破,抢占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将陕西打造成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一极。
  (陕西省汽车工业协会对本文提供了智力支持,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