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四川省川陕革命老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现状、问题与路径选择
三是完善碳交易价格制度和配额制度。制定碳税,将碳交易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20]降低碳交易价格的波动幅度,避免价格倒挂现象产生。建立碳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反馈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农业技术创新,提高碳排放成本,[21]引导老区农业企业形成碳减排的内在动力。针对目标农业碳排放核算流程的繁琐性、核算方法的单一性等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碳核算统计方法,构建碳排放数据信息共享网络平台,建立具有老区农业特色的碳交易计量中心,提升碳排放核算效率与准确性。
四是加强碳交易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老区农业碳交易确立法律依据和支撑,明确农业碳交易的目标、原则、方法等重点内容。利用第三方机构和人员加强对碳交易市场的质量、碳汇交易变动等运行管理流程的比较核查,抓好碳排放的评估、认证和核算工作。[22]建立完备的执法机制,加强对碳交易市场监管,避免不正当竞争和虚假交易行为,维护碳交易市场有序规范运行。
注释
①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
②根据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涵盖川陕渝三省市68个县(市、区),四川部分涉及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绵阳5个市所辖的37个县(市、区),其中29个县(市、区)为核心区域,8个县(区)为辐射带动区域,总面积77912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
[1][21]徐政、左晟吉、丁守海:《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21(11):62-71页。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1):6页。
[3]代明慧、于法稳:《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研究》,《中州学刊》,2024(4):49-56页。
[4][19]金书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改革》,2021(5):29-37页。
[5]王学婷、张俊飚:《双碳战略目标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制度构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16-526页。
[6][8]谢立勇、杨育蓉、赵洪亮等:《“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与农村减排技术路径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27-534页。
[7]林斌、徐孟、汪笑溪:《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00-515页。
[9]于法稳、林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现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22(2):24-32页。
[10]葛若凡:《“双碳”目标下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施策略》,《农业经济》,2023(10):20-22页。
[11]孙即才、蒋庆哲:《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战略意蕴与策略选择》,《求是学刊》,2021(5):36-43+169页。
[12]王军锋、裴子璇:《深刻把握并科学谋划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环境保护》,2022(Z1):41-43页。
[13]杜仕菊、叶晓宣:《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52-61页。
[14][22]陈诗一、祁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线、制度创新与体制保障》,《广东社会科学》,2022(2):15-23+286页。
[15]宋国恺:《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主体及实现措施》,《城市与环境研究》,2021(4):47-60页。
[16]韩叙、王英、刘文婷等:《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4(7):1251-1263页。
[17]高鸣、张哲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24-31页。
[18]潘方卉、张弛、崔宁波:《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农业经济与管理》,2024(1):42-55页。
[20]佟哲、周友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价格月刊》,2021(8):32-37页。
作者简介
王 君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讲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研究
四是加强碳交易市场监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为老区农业碳交易确立法律依据和支撑,明确农业碳交易的目标、原则、方法等重点内容。利用第三方机构和人员加强对碳交易市场的质量、碳汇交易变动等运行管理流程的比较核查,抓好碳排放的评估、认证和核算工作。[22]建立完备的执法机制,加强对碳交易市场监管,避免不正当竞争和虚假交易行为,维护碳交易市场有序规范运行。
注释
①根据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和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统计。
②根据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川陕革命老区涵盖川陕渝三省市68个县(市、区),四川部分涉及巴中、广元、达州、南充、绵阳5个市所辖的37个县(市、区),其中29个县(市、区)为核心区域,8个县(区)为辐射带动区域,总面积77912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
[1][21]徐政、左晟吉、丁守海:《碳达峰、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经济学家》,2021(11):62-71页。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2021(11):6页。
[3]代明慧、于法稳:《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能力提升研究》,《中州学刊》,2024(4):49-56页。
[4][19]金书秦、林煜、牛坤玉:《以低碳带动农业绿色转型:中国农业碳排放特征及其减排路径》,《改革》,2021(5):29-37页。
[5]王学婷、张俊飚:《双碳战略目标下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基本路径与制度构建》,《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16-526页。
[6][8]谢立勇、杨育蓉、赵洪亮等:《“双碳”战略背景下农业与农村减排技术路径分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27-534页。
[7]林斌、徐孟、汪笑溪:《中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现状及展望》,《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2(4):500-515页。
[9]于法稳、林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阐释及实现路径》,《广东社会科学》,2022(2):24-32页。
[10]葛若凡:《“双碳”目标下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施策略》,《农业经济》,2023(10):20-22页。
[11]孙即才、蒋庆哲:《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战略意蕴与策略选择》,《求是学刊》,2021(5):36-43+169页。
[12]王军锋、裴子璇:《深刻把握并科学谋划城市群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环境保护》,2022(Z1):41-43页。
[13]杜仕菊、叶晓宣:《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逻辑理路、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6):52-61页。
[14][22]陈诗一、祁毓:《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路线、制度创新与体制保障》,《广东社会科学》,2022(2):15-23+286页。
[15]宋国恺:《中国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主体及实现措施》,《城市与环境研究》,2021(4):47-60页。
[16]韩叙、王英、刘文婷等:《县域视角下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24(7):1251-1263页。
[17]高鸣、张哲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24-31页。
[18]潘方卉、张弛、崔宁波:《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农业经济与管理》,2024(1):42-55页。
[20]佟哲、周友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现状、挑战及对策》,《价格月刊》,2021(8):32-37页。
作者简介
王 君 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讲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