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21版
榆林市横山区教体局:聚焦立德树人目标 培养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白玉聪
  近年来,榆林市横山区教体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具有爱的情感、雅的言行、新的意识、善的品质和美的志趣为目标,从厚植爱国情怀、突出活动育人、拓展课外实践、落实“双减”政策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厚植爱国情怀,打好“中国底子”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红色文化教育等系列化德育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思政课教师轮训制度,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现场展示、全区联评活动,引导思政教师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通过播放微电影和短视频、讲述红色经典故事、诵读红色诗歌等方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实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以红色研学为主题,组织学生到横山起义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米脂杨家沟学习革命先辈英雄事迹,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突出活动育人,迈好“育人步子”
  以课程为主线、文化为载体、活动为重点、实践为补充,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全场域纳入积极心理品质塑造全环节,引领学生强德固本、培根铸魂。积极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实践教育。通过充分挖掘和发挥横山区“革命老区”等文化资源,组织开展了“弘扬爱国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我爱祖国 同唱国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经典诵读、戏曲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学雷锋志愿者等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全区86所中小学校参与其中,惠及4万多名中小学生。
  拓展课外实践,铺好“成长路子”
  积极推动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横山区第四小学、第六小学、第七小学等40多所学校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与农作物种植、培育和收获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劳动技能,培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情怀。从构建远足、劳作、野炊等校外教育课程入手,发挥校外教育课程丰富学生生活阅历、磨砺意志品质的作用,确保“既有实践,更有教育”落实在校内外协同育人体系建构进程中。区城关小学、第二小学、第五小学等学校的多批学生参加了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研学活动。响水中学结合响水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响水特色美食冻豆腐、无定河湿地保护和稻蟹综合种养,开发出“红白绿”德育社会实践课程,被评为陕西省黄河流域精品研学课程项目。
  落实“双减”政策,育好“时代苗子”
  横山区教体局制定出台了关于“五项管理”、课后服务、作业管理等的指导性文件,先后召开横山区中小学校“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政策解读培训会、工作推进会,举办“双减”工作暨“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榆林实践、横山践行”现场会。建立健全完善的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全面推广“基础作业+弹性作业”分层布置模式,压总量、控时长、提质量,全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探索开发了校本作业、自主作业、创新作业和实践作业四大类特色作业,建立“点餐式”课后服务模式;借力非遗文化优势,打造地方特色社团和兴趣小组,传承陕北民歌、横山剪纸、横山说书和横山老腰鼓等非遗文化。持续推出新的课改模式、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得到家长和学生的喜欢和认可。联合公安、司法、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对“众筹私教”等隐形变异培训行为进行专项治理,“双减”办采取整体统筹、辖区学校包片、党员教师挂点的管理模式开展日常监管,建立明察暗访工作机制,聚焦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开展暗访督查,突出整治变相违规培训行为,对造成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行为,实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后续,横山区将继续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不断优化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工作实效,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本、进课堂,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子”,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