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4版
试论国际传播视野下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现状分析
  (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现状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并且深刻影响世界各国。当今中国已经发展为一个综合国力强劲的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视野的宏观层面上强调要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对外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要持续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全世界文化的互相交流碰撞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核心方法是提炼中华文化核心要素。一方面是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精神文化由符号表达,一种文化的定型过程也就是其文化的表征逐渐形成的过程。例如孔孟老庄、李白杜甫,虽然他们与我们相隔一两千年,但他们作为文化符号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又如《我的中国心》中唱到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不仅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根基,也承载着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向往。当下的传播策略正是顺着中华传统文化符号的传播优势,向世界传递中国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传统思想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内核和精髓的当代展示,是精神价值之魂,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的风云历程后社会和经济建设取得成功,核心价值观正是成功的钥匙。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对外传播,正是为了让世界全面整体地把握中华文化,不让我们的传播永远停留在历史,这是中华文化赢得世界地位的根本要求。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是官方传播与民间传播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官方开始重视跨文化传播的途径,一边大量对外译介中国当代经典文学,一边加入国际组织,承办奥运会、世博会、创办孔子学院等,大力弘扬中国文化。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传播更加不等同于国家形象和政策的对外宣传。中国官方媒体通过全媒体融合发展,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话语实践的总体方针,实现话语逻辑与话语形态的同步转型。社交媒体时代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秩序,来自民间的个人也加入传播主体。2019年,乡村短视频博主李子柒在国际社交平台YouTube上引起广泛关注,她的每一条短视频播放超过10亿次,甚至在YouTube中国区排名第一。这些视频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重视亲情的中华文化,这样一个现象级的跨文化传播案例显示出了民间传播路径的智慧和活力。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点从“国家形象”转向“文化强国”建设,后者相比于前者内涵和外延更广,目标是展现中国文化自信、构建世界多元文化格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仅要将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通过对外传播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同,更是要凸显自身的文化自信,彰显大国风范,向“文化强国”迈进,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贡献中国方案。要破除西方中心主义,才能促进多元文明融通,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二)“十三五”期间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十三五”期间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成就显著。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日益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感不断增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万个,覆盖率超过95%。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十三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文艺产品丰富多样。免费电子书单、微讲座、艺术培训,博物馆在线运营“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览模式,创新性公共文化产品层出不穷。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提升。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推进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和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文化艺术资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走上“云端”、进入“指尖”。利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做好线上线下统筹发展,将文化下乡、免费培训预约、品牌活动、慕课等与数字化有机结合,面向社会开放在线报名、学习、预约、配送等特色功能,吸引广大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推进“互联网+群文活动”,培育数字文化服务品牌。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的调查,2019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624亿元,比上年增长7.0%,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投资运营、创意设计服务分别增长23.0%、13.8%、11.3%,增速均超过10%;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增速由负转正,其中,文化投资运营由上年下降0.2%转为增长13.8%;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由上年下降1.9%转为增长6.5%。
  国际传播视野下的文化强国内涵
  从“十三五”期间所取得的文化建设成果来看,在满足国民文化需求上有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国际传播力还不足。在这一角度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把握文化强国的内涵。
  用高质量文化产业促进文化贸易,树立文化品牌和国家文化形象。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在进行文化建设时,都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