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转型发展中践行低碳经济理念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坚持与时俱进,淘汰一批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推动城市现有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新业态中达到城市转型发展的预期效果。
再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源泉,特别是在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使用、节能技术工艺开发等方面,有了现代技术从旁提供支持,可以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城市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6]
3、实施绿色标准
在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步伐中,城市要制定相应的绿色标准,惟其如此,才可以使城市转型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并确保最终成效。[7]
首先,在城市经济领域,制定和实行绿色标准时,可以紧密围绕城市绿色产业体系,对涉及到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绿色产业标准进行详细制定,不仅可以起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还能突出城市向绿色、生态、循环等方向转型变革。
其次,在城市社会领域,结合建设绿色、生态、节约社会的要求,对学校、医院、社区、村庄、乡镇等绿色标准进行科学制定并提供有力指导,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
再次,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要联系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状况,对大气、水体、绿化等方面的绿色环境标准进行制定,实际操作中也要对当前城市出现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通过制定相关绿色标准,助力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贯彻落实绿色标准以后,城市生态环境也能得到优化改善,甚至还可以将绿色标准执行情况纳入到城市GDP核算体系和绿色考核标准当中,可以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具体化、标准化指导。[8]
4、提供转型服务
考虑到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和系统化的工程,并且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实际操作也无法避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为推动这一工作更加顺利完成,打造多元化平台,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丰富多样服务非常有必要。
首先,搭建服务平台。操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融资营销等现代化平台,针对新上项目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在合理布局和疏通融资渠道过程中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空间。
其次,拓展融资渠道。在大力践行低碳经济理念过程中,城市转型发展也会涉及到企业生产模式创新升级、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问题,具体操作中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不仅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还能够为资源型、创新型、绿色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再次,引进培育人才。在城市转型期间,社会、经济、生态等不同领域特别是转型和新型产业,亟需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为再就业人才提供培训教育服务,并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与各地就业市场联网,在有效缓解就业严峻问题的同时,带动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转型发展目标也能更好实现。[9]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稀缺问题,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除了要强化危机意识以外,还要渗透低碳经济理念,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际操作中也要将注意力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等上面,在全面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城市获得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理念概述,对加快城市转型发展中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围绕当前城市转型践行低碳经济理念面临的挑战,从完善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绿色标准、提供转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出另外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学界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未江涛.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J].求知,2015(03):58-59.
[2]孟杰.辽宁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9-10.
[3]邵文琦,林树枝.人文理念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厦门市为例[J].福建建筑,2020(11):9-14.
[4]孙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1(05):42-48.
[5]邵文琦,林树枝.生态理念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厦门市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21(02):1-4+54.
[6]徐毅松,廖志强,刘晟.新理念、新目标、新模式——上海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城市规划,2017(08):17-28.
[7]张经纬.发展低碳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31-33.
[8]薛君.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评《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11):203-204.
[9]陈爱萍,张存岭,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加速淮北城市转型[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1457-1461.
作者简介
祝 艳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
再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为高新技术产业注入了更多的活力源泉,特别是在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使用、节能技术工艺开发等方面,有了现代技术从旁提供支持,可以促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更加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城市践行低碳经济理念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6]
3、实施绿色标准
在遵循低碳经济理念加快城市转型发展步伐中,城市要制定相应的绿色标准,惟其如此,才可以使城市转型发展更加科学合理,并确保最终成效。[7]
首先,在城市经济领域,制定和实行绿色标准时,可以紧密围绕城市绿色产业体系,对涉及到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绿色产业标准进行详细制定,不仅可以起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还能突出城市向绿色、生态、循环等方向转型变革。
其次,在城市社会领域,结合建设绿色、生态、节约社会的要求,对学校、医院、社区、村庄、乡镇等绿色标准进行科学制定并提供有力指导,从而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创新优化发展。
再次,在城市生态环境领域,要联系当前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状况,对大气、水体、绿化等方面的绿色环境标准进行制定,实际操作中也要对当前城市出现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并通过制定相关绿色标准,助力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在贯彻落实绿色标准以后,城市生态环境也能得到优化改善,甚至还可以将绿色标准执行情况纳入到城市GDP核算体系和绿色考核标准当中,可以为城市科学发展提供具体化、标准化指导。[8]
4、提供转型服务
考虑到城市转型是一个长期和系统化的工程,并且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实际操作也无法避免会遇到诸多问题,为推动这一工作更加顺利完成,打造多元化平台,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丰富多样服务非常有必要。
首先,搭建服务平台。操作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产业集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融资营销等现代化平台,针对新上项目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在合理布局和疏通融资渠道过程中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空间。
其次,拓展融资渠道。在大力践行低碳经济理念过程中,城市转型发展也会涉及到企业生产模式创新升级、使用新技术新工艺等问题,具体操作中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转型发展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不仅可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还能够为资源型、创新型、绿色型企业发展提供更多保障。
再次,引进培育人才。在城市转型期间,社会、经济、生态等不同领域特别是转型和新型产业,亟需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为再就业人才提供培训教育服务,并依托信息网络技术与各地就业市场联网,在有效缓解就业严峻问题的同时,带动城市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转型发展目标也能更好实现。[9]
综上所述,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稀缺问题,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提出新要求,除了要强化危机意识以外,还要渗透低碳经济理念,积极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际操作中也要将注意力放在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新能源产业等上面,在全面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促进城市获得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低碳经济理念概述,对加快城市转型发展中践行低碳经济理念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围绕当前城市转型践行低碳经济理念面临的挑战,从完善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绿色标准、提供转型服务等方面入手,提出另外几点对策,希望能够为学界和相关部门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未江涛.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城市转型发展[J].求知,2015(03):58-59.
[2]孟杰.辽宁省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路径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3):9-10.
[3]邵文琦,林树枝.人文理念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厦门市为例[J].福建建筑,2020(11):9-14.
[4]孙宇.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21(05):42-48.
[5]邵文琦,林树枝.生态理念助推城市转型发展探讨——以厦门市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21(02):1-4+54.
[6]徐毅松,廖志强,刘晟.新理念、新目标、新模式——上海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城市规划,2017(08):17-28.
[7]张经纬.发展低碳经济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31-33.
[8]薛君.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评《资源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研究——以内蒙古为例》[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0(11):203-204.
[9]陈爱萍,张存岭,赵德勤,朱占英.树立低碳经济理念加速淮北城市转型[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人民政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1457-1461.
作者简介
祝 艳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