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2版
红色资源在党性教育中的应用及对策
恢、魏金水、谭震林、伍洪祥、胡少海等革命前辈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因而龙车村境内存在大量的红色资源。在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对原有的龙车革命纪念馆进行提升改造,对第一党支部的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及朱德旧居(沂远宅)等展馆进行布展,形成了“朱德故居——苏维埃政府旧址——龙车革命纪念馆——第一党支部旧址”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党性教育培训、主题党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创新红色资源的教学形式。好的学习形式能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党员干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新鲜感会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变得更高和更强,使党性教育的效果更加入心、入脑。一是在党课的教学过程中,主动改变传统课堂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专题课教学中加入网络上相同主题的红色歌曲或影视片段,把红色资源变为有氛围感的生动教材,[9]让党员干部在心灵上产生共鸣,增加党性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加入现代元素,拓展党性教育课堂空间。结合电视宣传片、微电影进行车载教学,在现场培训过程中组织红色情景剧、红色故事会、唱红歌比赛等各种红色教学活动,利用现代社交媒体诸如电视、广播、报刊、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途径宣传红色资源。[8]以漳平市象湖镇为例,围绕红色革命旧址群,按照“着红军装、唱红军歌、吃红军饭、听红军故事、走红军路”的思路进行创新教学形式,围绕“一馆一址”开展诸如排红色情景剧等红色教学活动,同时制作了《精神典范红色福地》电教宣传片及微电影《凤展红旗》,红色资源通过多种教学形式让党员干部思想上受到感召、精神上得到洗礼,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
  漳平市红色资源在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红色资源融入党性教育中,有利于党员和政党提高党性修养和保持廉洁性、先进性。目前,漳平市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在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红色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确实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比如因缺乏资金导致不能充分开发,红色资源党性教育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等问题,势必会弱化红色资源在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1、资金投入缺乏保障
  近几年来,围绕开发与保护红色革命遗址,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建设工作,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10]如漳平市永福镇“龙车革命纪念馆”的修缮、象湖镇“朱德率红四军出击闽中纪念馆”和双洋镇“红四军思想政治宣传纪念馆”的兴建等。但不可忽视的一大问题是资金持续投入不够。
  漳平境内的红色资源总体数量不大,保护级别不高,总体上市、县两级财政提供的财力保障微乎其微,尤其在县级财政财力薄弱、自有财力投入项目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等客观条件下,保护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在现实中,博物馆和一些重要纪念设施的免费开放只能算是基本维持,最多挂个牌、立个碑,简单地陈列布展,后续缺乏固定的预算管理和修缮资金。因缺乏持续的投入资金,已有的设施可能杂草丛生或长期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如避雨棚、扩音器等,讲解员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待遇也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严重制约着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影响了党性教育的效果。
  2、品牌效应相对不足
  综观全国,每个地区对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比如,龙岩市境内的上杭县、长汀县、永定区等地红色资源数量多,在国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而且党性教育基地开发建设早、经费投入充足,发展快,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形成了全国知名的特色党性教育品牌。而其他县市的红色资源则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开发利用和维修保护方面均难以比肩,整体上是“冷热不均”的发展现状。[11]
  红色资源的品牌效应好,开展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频率就高,进而带动当地红色经济的发展,更能对红色资源进行保护;反之不仅难以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学院、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党性教育培训行程,也难以开展红色研学、红色旅游,红色资源的经济效益不佳,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会受到影响。目前漳平的红色资源就处于这样的困境:红色资源数量不多,且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都不大,仅限于地方或者县级的范围内,[12]党性教育基地存在开发建设较晚,设施、服务、设备的配套均不完善,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等现象。教学点的纪念馆或者旧址落后的陈列方式、简单的展览内容、同质化的布局、照本宣科式的讲解水平,导致红色资源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承接的班次少、学员少,主要是当地党校的班次以及上级党校零星几个班次。2021年全年承接当地党校培训班5个,省委党校培训班3个,共计不足1000人次,每个班次培训时长也仅是半天至一天。其余的红色资源也仅在有关纪念日或党性教育活动期间利用率会略微提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升级,各个红色教学点难以“串珠成链”,统一规划,市区到各个教学点的车程大多在一小时以内,但不同教学点间的辗转车时偏长,山区里路弯且绕,直接影响学员的体验感,也制约着其发展为比较有竞争力的红色教育品牌,红色资源品牌效应不足,难以实现向红色经济的转化。
  3、授课队伍有待充实
  要提升党性教育的成效,不能仅满足于有人讲课。不注重授课质量,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必须有一支精干的师资队伍。目前,党性教育的主要师资力量是各级党校教师、纪念场馆讲解员,而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为各种因素的制约会存较大的差异。[5]尤其开发县级红色资源时,没有专兼职合理配比的师资队伍,大多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