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宝鸡钓鱼台景区,打造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

姜子牙那样的贤臣良将,后来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理国家的人才,创立“贞观之治”。基于钓鱼台景区的核心主题“文王访贤姜太公”,发散为“人才问题”,将其打造为“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更能彰显特色,顺应时代发展。
在钓鱼台景区开发建设中,曾紧紧依托姜太公主题文化。宝鸡钓鱼台也被称作“姜子牙钓鱼台”,很多名胜古迹都和姜太公有关,姜太公庙等多是景区的核心景点和“卖点”,并结合姜太公曾著有《六韬》,军功赫赫,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打造了军事博物馆,拓展了景区内容,促进了文旅融合。但是,以姜太公及其军事方面“特色”效果还不明显,在全国以姜太公为主题的景区景点至少有5处以上(淄博姜太公祠、卫辉姜太公故里、日照姜太公文化园、常州太公山风景区等)。因此,钓鱼台景区还需要突出姜太公与周文王的结合点——人才文化,以区别于其他姜太公景区。对于军事而言,仅仅是姜太公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不是全部。从人才角度讲,则能比较完整地概括姜太公的一生。同时,在当前国内外有着太多的军事博物馆,明显就存在“人有我有”的问题,需要改造成为“人才文化”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无我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同时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文化旅游发展中要高度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则可以探索把人才文化作为旅游吸引物,深入推进“旅游+”。基于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以及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2017年深圳市率先建设了人才公园,将大量人才文化元素融入自然景观,成为深圳的一处知名景点,也代表着深圳对人才的重视。随后,西安、武汉、成都、温州等各个城市和地区纷纷建设人才公园。至今,各地人才公园建设已形成如火如荼之势。面对此形势,相比较各地人才公园的凭“空”而出,宝鸡钓鱼台景区可以充分依托文王访贤姜太公的优势资源,打造“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实现景区跨越式发展,同时也彰显宝鸡高新区、宝鸡市以及陕西省对人才的重视,并进一步呼应宝鸡旅游口号“来宝鸡,看中国”。
打造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的基本思路
1、调研、策划、申报钓鱼台“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
相对而言,本文主要是想法、观点以及形成简单的基本思路。要真正建设“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还得按照当前社会经济以及企业运营中大多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对其认真调研,详细策划,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向上级部门申请立项,面向社会融资。
调研应以文化旅游发展的视角,深入调查研究宝鸡市钓鱼台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强国战略”的方针政策;全面考察研究国内系列钓鱼台景区、姜太公景区以及国内外人才公园建设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征求和文化旅游发展相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按照“党管人才”原则,务必听取党委组织部门的意见,争取其大力支持。
策划是文旅项目发展的灵魂,钓鱼台景区发展需要认真策划,作为文化创意性的“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更要认真策划。“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策划充分立足宝鸡钓鱼台景区实际,结合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形势,突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思想,彰显人才文化,向国内外展示钓鱼台景区,深化文旅融合,做大做强宝鸡钓鱼台旅游。
钓鱼台景区性质为国有,重大项目必须经过党和政府的审议批准。经过相关论证,钓鱼台“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可以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申报,争取大力支持,列入相关发展规划。同时,为了支持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省市宣传、文旅部门设有不同程度的文化产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在申请时也需要前期策划立项。如果“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向社会融资,则更需要项目策划书。这些是项目建设的基本工作。
2、以“文王访贤姜太公”为核心,展示古今中外人才文化
“中国人才主题文化公园”项目的核心依托是周文王在宝鸡钓鱼台访贤姜太公,核心主题是“人才文化”,充分立足周文王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和姜子牙这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