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3版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广西民办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思考
    广西柳州工学院北校区

“精”求“专”,为民办高校自身内涵式、可持续发展创造特色品牌,为建设“壮美广西”提供有用适用的人才支撑。三是“向远看”。要以创新发展的眼光,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根据近两年广西统计数据来看,在2019年与2020年全区三产从业人员总体持平的情况下,202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2019年减少了521万人,但其创造的产值却在持续增加,因此可以将专业设置的眼光放在数字化农业、智能化农业、工厂化农业、集约化农业等需求上,重构农业高等教育专业体系,设置与“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相关的涉农专业或交叉专业,为区域培养本地化技术与管理人才。[8]
  3、紧贴时代发展,注重专业设置的交叉性
  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2年,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布点1.7万个,撤销或停招1万个。从高校撤销专业情况来看,被撤销专业多是社会需求不足、特色不明显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无法切实保障的专业。[9]特别是就业问题突出的专业,导致毕业学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进一步导致专业发展缺乏可持续性,面临被撤销的命运。如何保留住传统专业中深厚的底蕴建设基础,同时又适应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这其实就在倒逼高校主动作为、积极改变,将传统专业与时代需求、国家需要、人民需要相结合,拓展视野,进行交叉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强调“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县域成为了我国就业增长的新空间,引才聚才赋能县域发展成为时代课题。2022年6月,民政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创业”,向社区治理和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人才需求。这一系列紧紧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无疑也是向地方民办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时代需求,“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怎样的人才”,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因此地方高校应当在这样的需求中寻找到专业交叉结合点,寻找到人才培养的突破口。
  (二)关键词二:教育协作
  1、跨地区的高等教育协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七大战略之一,我国的区域战略目标就是要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全国各区域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要“携手广东、海南,完善三省(区)合作机制”,其目标就是要推进开放协作,发展壮大北部湾城市群。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实现跨地区的教育协作,积极推动广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把握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广西处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圈、西南中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点,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利用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民办高校应积极探索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民办高校建立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