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6版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路径选择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一)调查点基本情况
  阿藏村分为上阿藏和下阿藏,地处兴仁市马马崖镇东部。由于地势落差较大,形成了低洼河谷的地形特征。阿藏村现有15个小组,3300多人,主要为汉族和布依族,其中汉族人口居多。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总体文化程度不高。阿藏村围绕“生产发展,生活致富”发展理念,根据当地气候发展李子生产,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使当地特产成为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为村民开辟出一条致富之路。但自2019年以来,由于新冠疫情的肆虐,直接导致货物和人员流动中断,间接导致农产品销售市场萎缩。出现农产品堆积过量,村民收支不均等现象。
  (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了准确、时效地掌握当下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的了解情况,调查组开展了相关问卷调查(共发放112份,回收112份,有效问卷112份)。问卷主要信息统计有:
  1、请问您的年级(大一15.18%;大二20.54%)。
  2、请问您对“三下乡”活动了解吗?(了解12.5%;不了解41.96%;听说过一点45.54%)。
  3、您是否有参加过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有15.18%;没有84.82%)。
  4、您所在的地区是否有过“三下乡”及类似活动的开展(有43.75%;没有56.25%)。
  5、您来自以下哪个地区(贫困山区71.43%;偏远城镇23.21%;发达城市的郊区2.68%;二三线城市的市区2.68%)。
  6、您认为参加“三下乡”活动需要哪些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86.61%;一定的特长64.29%;良好的组织能力83.04%;参加过志愿活动57.14%)。
  7、您认为“三下乡”最重要的应该是(传播文化,弘扬精神79.64%;宣传新科技,科技下乡76.79%;普及环境、卫生、科普知识78.57%;其他15.18%)。
  8、您觉得目前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是(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91.96%;为了服务他人73.21%;为了加分,功利性强25%;打发时间,出于娱乐心理8.04%)。
  9、如果有机会,您(还)会参加“三下乡”活动吗?其原因有哪些?(会,觉得对当地人民有帮助74.11%;不会,认为当地环境条件太差3.57%;会,觉得对大学生丰富社会经验和阅历很有帮助83.93%;不会,认为大学生还没有足够的经验进行此类活动3.57%)。
  10、您认为“三下乡”活动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选拔范围小,参与人数少79.46%;活动时间太短,成效不显著76.79%;队员比较消极,前期准备不足68.75%;后期活动效果反馈没做到位75.57%)。
  11、您认为导致“三下乡”活动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大学生政治意识不够74.11%;相关工作人员宣传力度不够78.57%;高校与乡村之间的互动较少75.89%;其他12.5%)。
  12、您对“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相关工作人员多宣传,希望能多扩大选人的范围,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活动;可以多批次去实践,实践要有心得;不搞形式主义;可加大高校与乡村直接的互动力度;由政府亲自带队宣传,增强可信度。)
  此问卷覆盖了大学各年级学生,从以上数据分析得出“三下乡”活动存在的问题如下:
  1、大学生理论意识不足,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问卷中显示有87.5%的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处于不了解或只听过一点的状态,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三下乡”活动的理论认识程度存在很大盲点。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怕苦、怕累、怕自己能力不足不能胜任“三下乡”活动相关工作等,就选择放弃对“三下乡”活动的竞选,缺乏挑战自我、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2、大学生下乡太过于形式化,未能真正意义上实践“三下乡”
  大部分同学来自符合“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地区,但一半以上的地区都没有此类活动的开展,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部分形式主义的存在,队员比较消极,前期准备不足,活动时间太短,成效不显著,使大学生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使得活动的开展不符合当地村民的期许,最终导致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无法长期持续开展该社会实践活动。[2]
  3、政府及高校宣传力度不足,参与人员较少
  由于学校以及政府对“三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活动选拔范围较小,使得参与“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屈指可数,即使参与了“三下乡”的大学生大部分也存有消极心态,使“三下乡”活动收效甚微。虽然调查表中有70%至80%的大学生表示会参与到“三下乡”活动中,但真正参与其中的只有15.78%,这让“三下乡”活动实施难以进行。
  (三)“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启示
  1、牢固政治理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大学生在学校及社会的熏陶中,需要主动接受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