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7版
沂蒙精神助力乡村振兴路径探析
    岱崮镇青年志愿者手绘“弘扬沂蒙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宣传画

为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并列的中国四大革命精神之一,揭示了沂蒙精神的重要地位和时代价值。因此,新时代下探究沂蒙精神助推文化振兴的内在关联,既是培育文明乡风,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沂蒙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文化价值: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精神食粮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实践和生产中积累起来的精神信仰,是沂蒙老区多年来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对广大乡村,特别是对于本地区的乡村来说,发扬传承沂蒙精神,不仅会坚定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信念,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克服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推动老区高质量发展,焕发出新活力。
  1、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思想基础。“党群同心、军民情深”,充分展现了党、军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情谊和血肉联系,集中体现了党领导下的新型党群干群关系。无论是在革命斗争中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党与沂蒙人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始终坚持同党共进退,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当时沂蒙山传唱的民谣:“鱼靠水来箭靠弓,抗日要靠毛泽东。船靠舵来屋靠梁,百姓要靠共产党。”同样,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内涵,是沂蒙人民坚定跟党走的逻辑前提;人民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逻辑必然。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沂蒙精神的本质所在。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板”,在此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面临诸多挑战、风险和外部压力的艰巨任务。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的粘合剂,是乡村秩序建构和发展的基础。就村庄而言,农民仍然生活在相对独立、界限清晰的村落社区中,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稳定的观念认同非常重要,是维持村落社区长期生存的精神基础。因此,沂蒙人民不仅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来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更需要通过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弘扬沂蒙精神,这种日久弥新的精神品质是沂蒙人民具有强大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以此坚定沂蒙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和信念。
  2、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无论在任何年代,沂蒙精神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战天斗地的厉家寨精神、脱贫致富的九间棚精神,都体现了将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通过继承和发展沂蒙精神,涌现出以厉家寨、王家坊前为代表的先进典型,沂蒙人民以自力更生、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奋斗姿态,将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融入到乡村建设中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沂蒙人民创新拓展弘扬沂蒙精神的路径,延续沂蒙红色儿女的优良传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争做引领时代的发展典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作为历史的积淀和延续的沂蒙精神,仍然是贯通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沂弘扬沂蒙精神,锐意改革,敢闯新路,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迈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截至2021年5月,临沂市1275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45.1万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4]曾经的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临沂,如今已是国家物流枢纽城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1年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5400多亿元,同比增长接近23%,其中网购更是强力拉动,总额近357亿元,同比增长了32%,借助全国通关一体化政策原因,商城实现出口超过103亿元,同比增长了108%,临沂商贸物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让老区诸多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在乡村振兴与红色资源衔接方面,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朱村,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焕发了新活力,平均每天接待上千人,特色种植园年产值达到2400万元,朱村的发展变化是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真实写照。如今的沂蒙老区告别了过去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成长为现代化的大美新城。
  3、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是乡村振兴的精神保障。文化润人心,提振精气神,是乡村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