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43版
“双高”背景下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探析
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凝心铸魂、铸魂育人的效果。
  再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和重要途径,也是开展高职院校党建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党建工作在高校中才能实现不断深化、一以贯之。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有利于不断推进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发展。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核心载体,应把握好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不断加强二者协同育人程度,从而有效解决目前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党建育人的活动形式较为传统,吸引力不够,实效性不强,充分调动教师和大学生参与其中的积极性不够;教育主体的合力尚未充分发挥,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专职教师思想政治能力有限,工作积极性较低,新媒体育人功能未能充分利用等。
  “双高”对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019年第一轮“双高”中明确提出的10个任务包括“1个加强”“4个打造”和“5个提升”。其中,“1个加强”指加强党的建设,这是“双高”建设的出发点和首要任务。“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牢牢把握教育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党建引领“双高”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深度融入“大思政”工作体系,大力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布局,将党建与思政育人双荣双促,向纵深发展,实现国家“双高”建设任务目标,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舞起来。同时,通过学校“双高”建设发挥“党建+”作用,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多方联动、多向交流、交互育人,提升育人实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双高”建设背景下,双高院校加强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变化的体现,更是二者必然发生的创新与改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双高”背景下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路径
  随着国家“双高”建设任务的推进,双高院校积极开展和践行了“双高”推动“党建+”、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以及以党建引领“双高”建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育人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通过分析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推动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在机制、主体、队伍、环节、媒介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分析两者合力育人的实效,进一步探究协同育人的时代价值,为积极探索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工作路径探索和实践提供创新基础和发展依据。
  (一)优化育人机制,进一步提供协同育人科学保障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双高院校应不断完善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制度体系,发挥政治统领作用,确保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为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科学保障。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构建联动工作机制,以党建引领“双高”建设,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能力。从2019年实施基层党建“双创”、“党建+”机制创新和支部“星级创建”以来,按照“建章立制、完善机制、探索经验、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围绕“六个过硬”,领导并指导党总支做到“五个到位”,党支部落实“七个有力”,坚持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积极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聚焦育人主体,进一步明确协同育人目标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双高院校应始终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为指引,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高校建设以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加强五育并举,德技并修,着眼立德树人,创新实施“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展“耕读教育”,实施“正禾”育人工程,打造“杨职金课”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交通与测绘工程学院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主线,针对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欠缺,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实际情况,通过党建带团建,党员带团员,团员带动广大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党建+学生四自”育人计划,有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三)建设育人队伍,进一步提升协同育人水平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双高院校应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将师德师风作为人才引培的第一标准。首先,党支部要积极通过支部主题党日、党员组织生活会、新老党员结对联系等方式,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