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版
李妙斋:寻找回来的英雄
本任务是创造与发展陕甘边新苏区,正式组建红二十六军并锻炼成为一支强有力的红军。8月25日,中共陕西省委作出《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创造陕甘边新苏区及红二十六军决议案》,要求创造红二十六军,并立即建立一个团。
  其实早在1932年春,刘志丹、谢子长率领红军陕甘游击队已首次进入照金。当时适逢元宵节,游击队趁街头闹社火之际,将当地民团包围缴械。此后,便多次在照金周边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传播革命火种,拉开了创建照金苏区的序幕。
  这年9月12日,陕甘游击队袭击照金获胜,击毙国民党富平、同官、耀县三县民团总指挥党谢芳,歼敌400余名。10月,阎红彦率领的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来到照金,智取照金民团老巢后沟寨子。
  此时,李妙斋担任陕甘游击队一个大队的政委,工作经验丰富,尤其擅长做群众工作。他跟随刘志丹、谢子长辗转旬邑清水原、三原武字区和耀县照金镇芋园村一带,宣传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刘志丹从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长远目标着想,遂安排熟悉照金一带情况的习仲勋和擅长群众工作的李妙斋留在芋园一带,深入乡村农户,广泛发动群众,为建立农民联合会和农民游击队作准备。
  这年秋天,芋园村的山西灾民韩天成家里突然来了一位操着山西口音的揽工的木匠,可惜那年头家家没闲钱打家具,木匠只能以做木工零活糊口。闲暇时,木匠总爱在村子的打麦场上和小孩子们玩,他拿着一副有动物图案的扑克牌,好奇心驱使孩子们总是围着他。通过和这些孩子们沟通交流,他很快就弄清了整个村庄的基本情况。
  这个木匠就是李妙斋。据照金纪念馆提供的资料显示,李妙斋通过与孩子们玩扑克牌,知道了方保长家的住处,还掌握了方保长家的许多情报。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李妙斋带领游击队员秘密潜入方保长家,将欺压百姓的方保长捆绑后押往薛家寨。方保长家里为了赎人,就向红军和游击队交付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通过这种打击土豪的方式,一方面解决了红军的物资紧缺问题,另一方面为穷苦百姓分到了救命粮,激发了群众革命的积极性。
  通过走村串户与村民们接触,李妙斋还发现芋园村隐蔽在一个山坳里,只要在村后的山峦上设岗,就可以掌握周边的一切情况。另外,这里白石崖沟的黑石崖下的万人洞和栏干川的牛窑洞、佛爷洞,都是可隐身的据点,易守难攻。
  经过李妙斋大量、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芋园村老百姓的革命觉悟提高很快,这里就成了照金地区最早“闹红”的地方,也成为陕甘游击队休整的营地。
  在贫苦群众觉悟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李妙斋秘密发展了邓允乾、邓克勤、王金海、韩天成、潘世珍等人入党,成立了芋园村党支部。他还组织韩天成、韩歪、韩黑子、邓克勤、何乾富、黄登文、田德发等人秘密打造马刀长矛等武器,购买枪械弹药,组建起40余人的芋园游击队,由照金白沟村人邓克勤任队长,李妙斋任政委,这也是照金地区第一支农民游击队。
  游击队成立后首战川口,目标是打击地主护院武装。首战告捷,缴获部分武器弹药,大大激励了游击队员的士气。随后又袭击香山堡,智擒敌保长,处决敌密探,攻打孙家山、张家山、龙家寨、兔儿梁土匪,并占领兔儿梁、龙家寨险关要隘,使照金地区的众多守山土匪失去了巢穴,无处藏身。
  针对这些无统一组织、无政治目的,拦路勒票、祸害百姓的土匪,其成员大多为受苦较深、生活无路的穷苦群众,或因躲债上山,或因逃避官府追捕铤而走险的种种情况,李妙斋发动游击队员对他们开展革命教育,经考查后收编成为游击队员。这样,既消除了土匪对百姓的祸害,也使照金地区的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
  习仲勋和程双印、第五伯昌一起,率特务队与李妙斋组织的游击队并肩战斗在芋园一带。周冬至与李妙斋结识后,也参加了芋园游击队的创建工作,并担任政治保卫队指导员。他们一起组织发动群众建立各种农民联合会、妇女联合会、赤卫队、少年队等群众组织。一时间,香山、芋园、照金等农民游击队声威大振,敌民团十分震惊。
  芋园游击队成立后,李妙斋组织附近村庄数千名群众,选举成立了分粮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的分粮斗争,有力地调动了当地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为开辟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2年12月24日,陕甘红军游击队到达宜君(今旬邑)转角镇,根据中共中央和陕西省委命令,宣布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团长王世泰,政委由杜衡兼任,参谋长郑毅,政治处处长刘志丹。对于这样一支年轻的革命部队来说,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至关重要。芋园村所处的地理位置,让李妙斋将目光投向一山之隔的薛家寨。
  据老红军战士田德发回忆,1932年冬天,芋园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