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境遇与实践指向
化建设现状,构建和完善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工作队伍体系,不断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培训和核心素养,增进其与青年大学生之间的谈心谈话,不断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专业队伍。
其次,要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打造第二课堂,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在弘扬校园文明礼仪、展现崇高信仰和信念过程中,可以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操”大赛;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家书校园情景剧”比赛;在加强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教育方面,以“诚实守信立志成才”演讲比赛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青年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微电影”创作大赛,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其民主团结精神和审美能力。
最后,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平台。高校所在的地域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育人资源平台,高校要加强与地方合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育人资源,丰富青年大学生文化实践的载体,如地方性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创产品示范园区和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等,将地方性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
(三)拓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
“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生活化的重要建设举措。“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具有“熔铸价值、传承文化、服务成才”的重要特点和功能,是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最佳一体化场域。
第一,构建大学生综合社区育人体系和平台。高校各部门要融合党建、教学、学工、团委、管理、服务、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建设以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学业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为主体的实践育人队伍,为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创建以“遵义会议精神”为底色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社区内大力弘扬坚定理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为主旨的精神,通过形成社区活动品牌的形式轮流到兄弟院校开展社区理论宣讲活动;搭建综合服务社区的志愿服务先锋岗,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坚定服务和奉献的理想,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奋斗精神。
第二,融入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通过积极搭建宿舍育人平台,开展“寝室文化评比展示”“红色故事大家讲”“寝室文化长廊彩绘大比拼”“红色歌曲歌咏比赛”“寝室文化微电影”等比赛,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日常,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团结、民主、互助、拼搏的寝室文化环境,弘扬共同理想,增进文化自信,引领道德新风尚。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2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万人,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的困境。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持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而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奋斗方向高度契合,对助力青年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大学生要在大学阶段选择契合自身的职业目标。通过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规划目标,以阶段性积累成功经验获取职业幸福感的体验,进而不断增进职业理想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来自职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挑战,此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确保目标合理可实现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其次,当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应脚踏实地,采取有效职业生涯措施来实现目标管理。此时贵在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杜绝职业规划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随波逐流,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实践方案。
最后,既要勇于独立解决问题,又要融入团队互助。一方面,在参加相关职业规划沙龙和研讨中,青年大学生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不断提高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融入集体,互相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使自身生涯规划目标越来越清晰,以及在适当范围内有效挑战生涯规划目标和实施计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调整和科学管理。
结 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实践和伟大成就,为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为遵义会议精神有效融入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弘扬和践行遵义会议精神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激发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深入开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激励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断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郭敏:《红色基因代代传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载《中国农村金融》,2021(5):58-59页。
[2]乾兴平:《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载《当代贵州》,2021(27):1-5页。
[3]徐静:《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特质及时代价值》,载《党建》,2021(2):30-32页。
[4]曹心宝、肖逸夫:《遵义会议上独立自主精神的体现探析》,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3):8-11页。
[5]王海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载《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2):25-28页。
[6]王冠文:《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载《决策探索(中)》,2021(7):22-23页。
[7]金剑琳:《党史教育在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及其路径研究》,载《梧州学院学报》,2022,32(2):79-84页。
[8]应思苒:《“00后”大学生“躺平”心态及教育管理策略探讨》,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171-173页。
[9]崔祥翠、赵成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模式探析》,载《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75-76页。
[10]秦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载《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2):59-62页。
作者简介
王 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其次,要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内容,打造第二课堂,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如:在弘扬校园文明礼仪、展现崇高信仰和信念过程中,可以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操”大赛;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家书校园情景剧”比赛;在加强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教育方面,以“诚实守信立志成才”演讲比赛的形式可以更加丰富青年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可以开展“大学生民族团结微电影”创作大赛,激发青年大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知识积极性的同时,还能培养其民主团结精神和审美能力。
最后,要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和平台。高校所在的地域一般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文化育人资源平台,高校要加强与地方合作,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育人资源,丰富青年大学生文化实践的载体,如地方性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创产品示范园区和红色文化历史遗迹等,将地方性优秀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彰显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底蕴。
(三)拓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
“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是不断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细化、生活化的重要建设举措。“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具有“熔铸价值、传承文化、服务成才”的重要特点和功能,是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的最佳一体化场域。
第一,构建大学生综合社区育人体系和平台。高校各部门要融合党建、教学、学工、团委、管理、服务、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建设以党政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学业导师、心理咨询师等为主体的实践育人队伍,为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提供技术指导;创建以“遵义会议精神”为底色的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在社区内大力弘扬坚定理想、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为主旨的精神,通过形成社区活动品牌的形式轮流到兄弟院校开展社区理论宣讲活动;搭建综合服务社区的志愿服务先锋岗,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坚定服务和奉献的理想,不断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奋斗精神。
第二,融入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通过积极搭建宿舍育人平台,开展“寝室文化评比展示”“红色故事大家讲”“寝室文化长廊彩绘大比拼”“红色歌曲歌咏比赛”“寝室文化微电影”等比赛,将遵义会议精神融入青年大学生的生活日常,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团结、民主、互助、拼搏的寝室文化环境,弘扬共同理想,增进文化自信,引领道德新风尚。
(四)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22年全国应届毕业生达到历史新高,首次突破千万,高达1076万人,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摩擦性失业的困境。不断提高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持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而遵义会议精神的核心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奋斗方向高度契合,对助力青年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校青年大学生要在大学阶段选择契合自身的职业目标。通过设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职业规划目标,以阶段性积累成功经验获取职业幸福感的体验,进而不断增进职业理想和信念。在这一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来自职业短期、中期、长期目标的挑战,此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确保目标合理可实现的前提下,坚定理想信念,增进实现梦想的勇气和能力。
其次,当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就应脚踏实地,采取有效职业生涯措施来实现目标管理。此时贵在坚持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杜绝职业规划目标流于形式,更不能随波逐流,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和实践方案。
最后,既要勇于独立解决问题,又要融入团队互助。一方面,在参加相关职业规划沙龙和研讨中,青年大学生要勇于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设想,不断提高自身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融入集体,互相交流职业生涯规划的经验,使自身生涯规划目标越来越清晰,以及在适当范围内有效挑战生涯规划目标和实施计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动态调整和科学管理。
结 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苦卓绝实践和伟大成就,为高校开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素材,为遵义会议精神有效融入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弘扬和践行遵义会议精神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意识,符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应不断创新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激发高校校园文化实践育人功能,深入开展“一站式”大学生综合社区建设,激励和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不断培育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郭敏:《红色基因代代传 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载《中国农村金融》,2021(5):58-59页。
[2]乾兴平:《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载《当代贵州》,2021(27):1-5页。
[3]徐静:《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特质及时代价值》,载《党建》,2021(2):30-32页。
[4]曹心宝、肖逸夫:《遵义会议上独立自主精神的体现探析》,载《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24(3):8-11页。
[5]王海娥:《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及时代价值》,载《理论学习与探索》,2022(2):25-28页。
[6]王冠文:《大学生理想信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载《决策探索(中)》,2021(7):22-23页。
[7]金剑琳:《党史教育在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及其路径研究》,载《梧州学院学报》,2022,32(2):79-84页。
[8]应思苒:《“00后”大学生“躺平”心态及教育管理策略探讨》,载《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171-173页。
[9]崔祥翠、赵成刚:《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模式探析》,载《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19):75-76页。
[10]秦焱:《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与实现路径》,载《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2,13(2):59-62页。
作者简介
王 伟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