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6版
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有效融合路径探析
课教学的课堂主体作用,可以有效推进学生党建工作形式多样化。[5]
  (一)探索思政课理论教学新形式,扩大学生党建理论宣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要求是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新理论及伟大精神巧妙地融入其中,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课程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则可呈现出多样性。[6]我们可以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重点关注话题以及党史、国情等与发展党员、支部组织等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恰如其分地采用主题讨论、专题讲座或主旨党课的形式开展起来,讲清讲透理论的同时结合实践加以探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实质。比如:思想道德与法治(简称“德法”)课中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问题上,以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不懈追求为基础,以新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主题开展讨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中通过开展系列专题党课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理论成果进行扎实解读,以党的光辉历程慢慢引导、激励学生进步思想。这样的方式不仅是思政课教学的需要,也对培养学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等学习研究党的理论、提高政治素养具有深远意义,既丰富了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论宣传,也具有普遍性。
  (二)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特色主题,丰富学生党建活动
  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育部的统一要求。那么,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其实可以与大学生党建活动结合开展。比如:“德法”课中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实践环节不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主题,在校园里开展自创手绘展,学生描绘出自己对“富强、自由、爱国”等内容的认识,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挖掘优秀大学生党员或预备党员的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付诸于实践中;同时,依托“概论”课实践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基层社区、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体验党的基层组织生活、关心慰问孤寡老人和儿童,传递温暖,增强责任意识。
  (三)构建资源共享平台,拓展学生党建传播渠道
  新时代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学和学生党建工作都在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正在悄然地向着信息化发展,利用互联网创新党建模式,引入党建网络课堂等新形式正在不断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实践中,将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入思政课教学也成为必然。现在常见的网络直播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即时传播的特点,把专家学者的讲座、报告呈现给大家,这种形式深受学生喜爱。我们不禁思考,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基本常态化的情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网络资源可以与党员教育的网络资源共享、整合,建立两者共同育人、协同发展的“微平台”,这样不仅大大扩展学生党建工作的广度、深度和传播速度,同时还能实现思想教育多元化,使普通学生及学生党员学习教育更有效。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提升认知、激励思想进步。这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扩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形式的多元多样化,切实提升实效性。当然,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如何能更大限度地将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有效融合起来,发挥切实作用,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
  [2]武晓霞:《论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党建工作深度融合》,载《教育观察》,2021(6):68-70页。
  [3]老士翠:《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党建工作的有效融合探索》,载《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3)266-267页。
  [4]李芬:《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内容选择与路径探究》,载《高教研究》,2021:96-97页。
  [5]张义纯:《高校党建与思政课融合发展的路径》,载《赢未来》,2021(7):139-140页。
  [6]周楚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载《科技风》,2020(5):105+118页。
  作者简介
  刘 林 咸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