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0版
中华体育精神渗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践
共同发展”思政理念的良好方式。随着多元社会竞争环境的日趋加剧,如何为学生传递正确的竞争意识不仅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各项竞争具有指导作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赛事,可以帮助学生切身实地学会如何运用中华体育精神战胜眼前困难。这种在实际困难中获得精神力与意志力可以伴随学生终生,进而在学生步入社会处理各种问题时保证端正的态度。另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奋力拼搏也可深入理解集体主义精神,并通过体育活动的对抗、竞争了解自身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认识到集体所赋予的重要职责。
  (2)遵守竞赛规则
  遵守规则是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宣扬的基本理念之一。一方面,通过体育活动规则的限制与引导,可以保证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实现公平竞争,宣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遵纪守法”理念。当然,通过思政主体体育活动所要求的遵守竞赛规则并非仅局限于单一的“遵纪守法”精神,还期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与理念,从而为后续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体育活动规则对学生有负强化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出现违规现象时,可利用规则条款中规定的惩罚措施予以制裁,进而在制裁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教学的方式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相关理念。通过上述具有教育意义的惩罚性规则限制,可以帮助学生认识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推而广之,学生也可管中窥豹地了解社会中的强制性规则。当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深刻了解规则的意义及作用后,他们将在今后生活与学习中更加努力拼搏,真正实现中华体育精神、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实际生活三者间的有机结合。
  2、利用体育竞赛赛场人员环境开展现场教学
  在体育竞赛中,现场裁判、参赛学生、观赛人群等群体均为体育活动中客观存在的必要群体,通过赛场人员的熏染,学生可在竞赛过程中进一步发扬自身的体育竞赛精神,将中华体育精神付诸于体育实践活动中,通过体育竞赛平台进一步将中华体育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放大,以影响参与体育竞赛活动中的各类人群。具体内容如下:
  (1)裁判公正裁决
  裁判工作是维系体育活动公平、促使中华体育精神完整展现的主要推手,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窗口。“秉公执法”的赛场裁判在履行自身肩负的职责,维持赛事正常进行的同时,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影响,是遵纪守法、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等中华体育精神的监督者与宣传者。通过这种“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将学生思政理念与中华体育精神投射到某一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身上,进而从客观角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观众文明观赛
  观赛群体是体育赛事活动举办的必要单元,观赛群体一方面可以为赛场上参赛的学生加油鼓劲,从外部环境方面加深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创造参赛学生与观众群体的“双向交流互动”体验以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突破。在观众观赛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文明观赛的情况,此时,教师可根据观赛群体展现的各类观赛行为展开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队友团结合作
  团队协作是体育竞赛获得胜利的基础,而团队协作不仅局限于体育赛事活动的参与者,同时也包含为赛事活动正常举办提供各项支持的幕后工作者。通过团队各成员间的团结协作、相互扶持,在参赛队友间形成一定的默契,进而在团队间营造积极的正向协作氛围,传递集体协作的重要价值观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从而将书面知识转化为长期存在于个体间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47-51页。
  [2]贺广华、杜尚泽:《习近平欢迎出席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载《人民日报》,2014-08-17(001)。
  [3]赵广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载《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02):35页。
  [4]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载《人民日报》,2016-12-09(001)。
  [5]周永奇:《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载《思想教育研究》,2016(4):57页。
  [6][7][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2020-8-31。
  作者简介
  郭 颖 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