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5版
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探析
——以陕西省蓝田县为例 张 涛 张 毅
◎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专项“陕西高校人文精神现状调查及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JK0392)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新发展阶段,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加强乡村人才储备,发展乡村特色农业,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培育乡村文化自信,完善乡村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县,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向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经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蓝田县是陕西省的农业大县,蓝田脱贫之后抓住了新的重大机遇,发展特色农业,不断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蓝田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本文通过在蓝田县的调研发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产业培育、人才储配、文化积淀、生态宜居、组织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并结合具体实际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产业依托,对改变农民生活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关于特色农业的概念,学者江丽在论文《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中指出,特色农业是指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资源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业发展模式。[1]学者黄鹤飞在《乡村振兴视域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策略》一文中指出,坚持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2]因此,发展蓝田特色农业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从蓝田本地自然资源实际出发,不断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探索和经验总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历史时期,广大蓝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和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种。
  蓝田县从县域实际自然条件出发,不断创新和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截至目前已经形成了华胥大杏、曳湖樱桃、白鹿原草莓、普化饸饹、厚镇核桃、灞源豆腐干、金山大葱、楸树庙圣女果、九间房莲菜、玉山葡萄酒、许庙神仙粉、汤峪贝贝南瓜、蓝桥猕猴桃、三官庙西红柿、过风岭萝卜等几十种特色农产品,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和村企联合开发等模式,不断壮大蓝田乡村集体经济规模,不断拓宽农民致富渠道,让发展成果惠及蓝田广大基层农村。
  全民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
  人才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新发展阶段需要培养年轻的乡村干部,培养有技能的职业农民,培养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舞台上,需要各种人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奋斗精神。
  大学生是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大学生群体有知识、有文化、有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习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在创新创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当前蓝田县广大乡镇政府不断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大学生群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蓝田县在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的过程中,政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