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在于它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其中就包括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是中国的共产党,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植根于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的国家,当然应该重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重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的儒释道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因素对于中国社会结构、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这也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有高度契合性,是二者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3]现实地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可能,根本还在于二者都蕴含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实践要求的思想要素和成分,并且这些不同要素和成分之间具有契合性而使它们能够相互融合贯通,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能够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历史地看,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被卷入世界现代化进程。面对我国民族危亡,在各种主义、各种思想、各种道路和各种现代化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的条件下,适应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和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需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思和批判西方各种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建构起来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和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而且为寻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点亮了前进的灯塔。这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从特征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这根本上决定了中华优秀文化也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的生命安顿而极为看重“践履”,注重“知行合一”,有经世致用、看重“效验”和“明证”的悠久传统。这与马克思主义主张从经验出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确证理论的客观真理性等思想有契合性。这使得这两种异质性文化在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吸收,促进彼此融合贯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慧结晶,其蕴含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实践要求的思想要素和成分。例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思想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建构起来“宇宙观、天下观”等观念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思想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4]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现实性条件。
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生成和发展,积累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丰富经验,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为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为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是我们党在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性总结出来的首要重要宝贵经验。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证明了我们党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选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可以看到,正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才能形成了与时
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具有高度契合性,是二者相结合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3]现实地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所以可能,根本还在于二者都蕴含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实践要求的思想要素和成分,并且这些不同要素和成分之间具有契合性而使它们能够相互融合贯通,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且能够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现代化发展。
历史地看,中国自鸦片战争起被卷入世界现代化进程。面对我国民族危亡,在各种主义、各种思想、各种道路和各种现代化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的条件下,适应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和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的需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和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作为反思和批判西方各种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建构起来的实践历史唯物主义,以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不仅揭示和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而且为寻求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点亮了前进的灯塔。这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提供了可能性条件。
从特征看,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这根本上决定了中华优秀文化也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和包容性,这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尤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人在道德伦理生活中的生命安顿而极为看重“践履”,注重“知行合一”,有经世致用、看重“效验”和“明证”的悠久传统。这与马克思主义主张从经验出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确证理论的客观真理性等思想有契合性。这使得这两种异质性文化在实践活动的开放性中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包容、相互吸收,促进彼此融合贯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和智慧结晶,其蕴含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需要和社会实践要求的思想要素和成分。例如“天下为公、民为邦本”等思想观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建构起来“宇宙观、天下观”等观念的重要体现,同马克思主义蕴含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等思想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4]这也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现实性条件。
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不断生成和发展,积累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丰富经验,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验启示。
第一,坚持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为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坚持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和实践要求,以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为导向,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价值目标,是我们党在不断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性总结出来的首要重要宝贵经验。它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从创立毛泽东思想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再到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力证明了我们党在此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选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可以看到,正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才能形成了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