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7版
职业院校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机制情况调查研究
  (四)产业基础薄弱,融合度低
  油坊湾村产业主要有蚕桑、畜牧、蔬菜、中药材、魔芋五大特色产业。蚕桑业、养蜂业、烤烟种植规模小,增收有限;无高标准农田,蔬菜种植陆地为主,大棚蔬菜种植占比低,烤烟种植基本靠天,生猪养殖有一定规模,但没有肉类加工产业链。虽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但特色不明显,科技支撑基础薄弱,产业间关联度不高,难以有效融合,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弱,不利于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对石泉县曾溪镇油坊湾村乡村振兴帮扶建议
  (一)党建引领,建立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机制
  一是聚焦组织建设,强化堡垒固根基。按照“一厅三室一广场”的要求,积极主动指导帮扶村改造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使党员活动有场所,群众办事有去处,增强基层党支部感召力、凝聚力、号召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二是聚焦党建引领,强化产业新动能。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农户”的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突出特色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稳定传统产业。三是聚焦环境整治,强化“颜值”提升。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目标,按照“先清脏、后治乱、再添美”的思路,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全面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开展垃圾、污水、环境卫生整治,拆除乱搭乱建,开展卫生家庭评选活动,推行积分制管理,建立人居环境整治制度机制。
  (二)筑牢返贫底线帮扶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前提保障
  一要压紧压实责任。制定实施工作方案,逐户分析返贫致贫风险和劳动能力情况,对症下药确定帮扶措施。对风险单一的,实施有针对性的单项措施;对存在多种风险的,因户施策落实综合性帮扶措施。二要增强脱贫村民内生发展能力。稳定公益就业岗位,进行扶志扶智帮扶,“授人以渔”激发脱贫村民的自我发展的内生能力,拓展就业领域,增强“自我造血”持续发展能力。三要落实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派驻强有力的工作帮扶队人员,确保帮扶力度不减。
  (三)建立长效人才帮扶机制,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一是鼓励毕业生回到家乡就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输入鲜活人才血液。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多类与乡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振兴等密切相关的专业,为青年学子在农村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学院鼓励学生抓住乡村振兴大好机遇,回到家乡就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人才活力。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帮扶力度。立足安康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技能评价鉴定机构,发挥中式烹饪、焊接、茶艺3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电工、美发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功能,开展烹饪、焊接、茶艺、电工、家电维修等技能培训,实现帮扶村留守体力型劳动力向知识型、技能型劳动力转变,弥补帮扶村劳动力技能短板。三是积极探索实施“兜底招生”“倾斜招生”等措施,为贫困边缘群体和易返贫家庭生源上学提供保障。招收帮扶贫困户子女就读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并提供资助,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鼓励他们为家乡振兴学知识、长技能,形成持续帮扶机制;以“教给一门技术、帮扶一个家庭、振兴一方乡村”为目标,制定新一轮对口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让乡村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源头上确保培养质量。四是扎实做好农村职教宣传引导工作。采取张贴宣传画、手绘墙绘、微信推送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提高村民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知晓率。适时利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时机面对面耐心宣传,让村民们认知到职业教育“学职教一个、谋就业一人、防返贫一家”的作用。
  (四)建立“扶志”常态化机制,转变“等、靠、要”观念
  一是将脱贫不脱钩政策讲明白,消除脱贫村民的认识误区和依赖心理,真诚地帮助脱贫村民算一算脱贫过程国家帮扶的经济实惠账、生活条件改善账,引导脱贫村民明白家庭住房、收入、生活水平等变化从何而来,感恩党和国家一心为民的好政策,进而激发他们感恩之心而自立自强。二是挖掘好贫困群众身边依靠智慧、勤劳双手、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本身边致富带头人先进事迹,以脱贫致富典型事迹激励脱贫村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信心,让他们成为脱贫致富的主体,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帮扶产业创新,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主动占领市场,以市场求利润求生存求发展,增强自我持续发展内生动力,转变依赖“补贴”过日子思想倾向。
  (五)优化产业融合帮扶机制,促进“一、二、三”产业纵深发展
  一是积极指导推进农业种植养殖业与文化旅游、小吃餐饮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开发农产品二次加工、农村电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产业,畅通销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