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嵩山实验室揭牌以来,目前河南已建成聚焦种业科技的神农种业实验室、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实验室、聚焦生命健康与生物医药的龙湖现代免疫实验室、聚焦新材料与智能装备的龙门实验室,以及聚焦关键金属与材料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等6家省级实验室,为优势产业在新赛道上提供澎湃动力。[7]这些实验室都是由河南高校牵头或深度参与建设的,高校在高精尖科技创新研发方面已成为河南绝对的主力军。
(三)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高学历人口占比显著增加
2000年以来,河南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最大的标志就是人口总体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从2000年到2020年的二十年间,河南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增加了64.46%,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更是增加了378.37%。按照七普数据,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为993655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5.24%,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1.74%。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具体来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仍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就一直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也没能赶上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一系列机遇期,导致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却没有一个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在大学招生本地化趋势的大背景之下,就导致河南的考生很难考上外省的一流高校,而省内的好高校又凤毛麟角,河南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渠道阻隔,[8]这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位于中部,虽说交通便捷但是地区整体发展不足,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仅很难吸引到好的人才,还造成了省内人才的外流。这又进一步导致高校的吸引力下降,人才短缺,从而让大学的后发快速增长举步维艰。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成为各地疯抢的对象,在这股抢人才抢人力资源的风潮中无疑河南并不占优。河南的人才发展环境亟需改善,对人才的尊重,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视还有待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因此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需要我们努力拼搏、静待花开,慢慢地孕育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
(二)更接地气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机构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精准对接亟需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培养学生以更好地进入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推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要求。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但是在就业问题上却面临着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应聘者。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大学培养出来的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大学没培养。这也是在推进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良好的教育与社会互动的形态应该是教育稍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而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要求,高校并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它更应当是推进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明灯。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是对高等教育学校的定位所在,现在做不到不要紧,但持续性的向这个方面努力是应该的。转变理念,更好地与社会进行深入互动、深度融合,全方位推进社会的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之途。
(三)高水平科研能力亟待提升,河南在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方面亟需加快推进
科研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高等教育的教学需要依赖于其科研职能的产出,因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其是高深知识的教与学,而不是对基本的成熟的确定性的知识的简单重复,高等教育的教学本身就是对最新知识的探索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职能发挥也依赖于其科研实力和水平,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科研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与教学、服务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无法兼顾的选项。河南的高等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学术科研能力不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都十分稀少,与河南教育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
(三)人口受教育水平快速提升,高学历人口占比显著增加
2000年以来,河南人口的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最大的标志就是人口总体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和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从2000年到2020年的二十年间,河南6岁及以上人口中,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增加了64.46%,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绝对人口数量更是增加了378.37%。按照七普数据,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为9936551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5.24%,具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11.74%。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够契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具体来说,河南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仍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河南的高等教育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在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之后就一直处于十分弱势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也没能赶上国家高等教育大发展的一系列机遇期,导致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资源十分稀缺。一个1亿人口的大省却没有一个985高校,没有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只有一所211高校。在大学招生本地化趋势的大背景之下,就导致河南的考生很难考上外省的一流高校,而省内的好高校又凤毛麟角,河南的人才培养面临着极大的渠道阻隔,[8]这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地区位于中部,虽说交通便捷但是地区整体发展不足,对高精尖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不仅很难吸引到好的人才,还造成了省内人才的外流。这又进一步导致高校的吸引力下降,人才短缺,从而让大学的后发快速增长举步维艰。当前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人口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人口成为各地疯抢的对象,在这股抢人才抢人力资源的风潮中无疑河南并不占优。河南的人才发展环境亟需改善,对人才的尊重,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重视还有待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国内外一流大学的发展,无不是经历了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因此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需要我们努力拼搏、静待花开,慢慢地孕育河南的高质量高等教育。
(二)更接地气更具市场竞争力的高等教育机构相对稀缺,河南高等教育与社会市场的精准对接亟需进一步发展
高等教育机构的基本职能就是教学,培养学生以更好地进入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河南的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推行全面的教学改革,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要求。河南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大省,但是在就业问题上却面临着结构性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是大量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则是大量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应聘者。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现实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大学培养出来的社会不需要,社会需要的大学没培养。这也是在推进河南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教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良好的教育与社会互动的形态应该是教育稍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从而起到引领的作用。这就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一层次的要求,高校并不是高高在上不谙世事的象牙塔,它更应当是推进社会发展、引领社会进步的明灯。这是一个更高的要求,是对高等教育学校的定位所在,现在做不到不要紧,但持续性的向这个方面努力是应该的。转变理念,更好地与社会进行深入互动、深度融合,全方位推进社会的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之途。
(三)高水平科研能力亟待提升,河南在建设一流研究型大学方面亟需加快推进
科研职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职能,高等教育的教学需要依赖于其科研职能的产出,因为高等教育区别于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其是高深知识的教与学,而不是对基本的成熟的确定性的知识的简单重复,高等教育的教学本身就是对最新知识的探索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职能发挥也依赖于其科研实力和水平,对于高等教育机构来说,科研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科研与教学、服务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非此即彼无法兼顾的选项。河南的高等教育最大的短板就是学术科研能力不强,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下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都十分稀少,与河南教育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