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3版
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
李寒梅 马金刚 易宏彬
    茶卡盐湖

  青海省雪山林立、冰川广布,湖泊众多、湿地多样,具有一批世界级的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青海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中牢牢把握“三个最大”的省情,切实践行总书记“两山”理论和“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为契机,不断巩固优势叠加、双生共赢的良好局面,推动全省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这为青海省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青海作为三大江河的发源地,是我国生态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是“亚洲水塔”,是我国名副其实的生态资源宝库。同时,文化积淀深厚,形态多样,内容丰富,独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优势。
  旅游业发展实践表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形象整体提升的有力抓手、也是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举措。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不仅是青海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更是锚定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必然要求。
  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背景下文旅融合的优势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西侧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柴达木盆地,北部横立着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东北部有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青海湖周围的茶卡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南部是“三江源”,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受气候、海拔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资源,拥有雪山、森林、冰川、湖泊、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其中不乏世界级的高品质生态旅游资源。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是世人心目中的“诗和远方”,世界上最大的盐湖之一——茶卡盐湖,有着“天空之镜”的美誉,更不乏新近开发出“恶魔之眼”艾肯泉、水上雅丹俄博梁等旅游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为青海省的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青海省雪山林立、冰川广布,湖泊众多、湿地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景区景点900多处,其中5A级景区4个,国家自然保护区7个,森林公园8个,地质公园7个,湿地公园19个。全省23处国家级旅游资源中,7处为自然旅游资源;351处省级旅游资源中,36处为自然旅游资源,540处州县级旅游资源中,80处为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青海省文旅产业融合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独特的文化优势
  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的省份,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民间文化绚丽多彩、宗教文化深邃凝重。